关键词:
国际贸易
贸易摩擦
伦理
道德
摘要:
国际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繁荣经济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大分工的产生,贸易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交替之机,国家和国家分工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整合的推动下,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改革开放,使得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国际贸易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阶段,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阶段以及二战后的国际贸易阶段。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使国家之间通过互通有无协调其供需关系,极大的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各地域分布不均衡,而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交流使各个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和地域间流动,达到充分的利用;贸易的基本性质能够促进优质产品的生产和投入,国际贸易使整个世界经济在这种优胜劣汰的情况下,扩大优质产品的生产,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要素的效能;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引入先进技术替换自身落后技术,促进本国生产力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国际贸易也是当今各国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其能够极大的改善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各国的不断推动下,国际贸易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速的发展。
但是,同贸易相伴而生的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扩大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频繁的发生和增加起来。贸易摩擦的直接危害会导致市场萎缩,生产不均衡以及产业结构失衡,进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认识到贸易摩擦的危害后,在双边和多边贸易时采取了多种商贸的措施和办法以减少和竭力规避国际贸易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但这些办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的减少和缓解贸易摩擦,因为导致贸易摩擦产生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包含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多元的因素,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而中美贸易又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中美双方的诸多行动都会牵动全球的经济,直接影响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中美贸易有四大特点,即发展迅猛、潜力巨大、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地位在不断的提升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尤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论是贸易金额,还是商品结构的涵盖面都有了巨大的增长与扩大,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等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己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从伦理角度尝试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探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中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摩擦的产生。第二部分利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理论支撑,阐述其在与贸易交往中的作用,深度剖析贸易摩擦产生的伦理基础。第三部分在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原因的同时,引出深层次的伦理原因,并依据伦理原因所内涵的不尊重、不平等、诚信等问题来探寻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伦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