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总干渠
水质
变化趋势
秩次相关
摘要: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6年来沿线30个常规水质监测断面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斯皮尔曼秩次相关检验,系统分析总干渠水质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干渠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指标能够达到Ⅱ类及以上水平.空间尺度上,总干渠水温(r=-0.897,p<0.01)、总磷(r=-0.820,p<0.01)、生化需氧量(r=-0.830,p<0.01)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温在河北、北京、天津下降更为显著,生化需氧量则在河南下降更为显著;溶解氧(r=0.947,p<0.01)、高锰酸盐指数(r=0.608,p<0.01)、氨氮(r=0.669,p<0.01)等指标呈上升趋势,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河南段上升更为显著.时间尺度上,水温、溶解氧、pH等指标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溶解氧(rtc=0.542,p<0.01;rtjw=0.428,p<0.01)、总氮(rtc=0.393,p<0.05)在部分断面出现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rhz=-0.493,p<0.01;rhnz=-0.582,p<0.01;rtjw=-0.336,p<0.05)、氨氮(rhz=-0.777,p<0.01;rhnz=-0.712,p<0.01;rtjw=-0.329,p<0.05)和生化需氧量(rtc=-0.396,p<0.05)在部分断面出现下降趋势.南北温度梯度和季节差异对pH和溶解氧变化具有主要驱动作用,并显著影响了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另外,总干渠沿线的干湿沉降、桥面径流等潜在污染源输入,以及渠道生态系统的演变等因素都可能对水质的变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