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典型江河
径流
产水系数
摘要:
江河径流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陆地水循环又是水循环的重要分量,与水沙、水化学和水生态过程存在多向互馈,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陆地水循环过程和通量发生改变,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对水资源产生了显著影响,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造成危害。识别气候变化背景下典型江河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能够为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水危机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本文选取了全球40条典型江河,对入海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Budyko假设的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定量计算了降水、潜在蒸散发、下垫面、冰川融水及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选取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域为典型区,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产水系数、产水模数的演变规律,降水量、暴雨日数、无雨日数、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对产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及产水模数与降水特性的关系。基于径流系数与径流和降水的关系,利用40个典型流域径流系数进行空间插值,再根据降水数据得到全球陆地径流量分布,分别从大洲、纬度带及全球总体不同尺度对径流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典型江河中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河流较多,在北美洲和非洲,河流径流量主要呈下降趋势,在欧洲主要呈上升趋势。径流系数变化相对稳定,在少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中呈下降趋势。气候因素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仅有约1/4的河流径流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径流量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带内多呈上升趋势;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带内多呈下降趋势;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内变化不大,基本呈稳定状态。中高纬度带径流量多呈上升趋势,中低纬度带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同时径流系数也呈下降趋势。(2)黄淮海流域产水系数在时间上变化较小,总体趋势为西部下降、东部上升;在空间上,从黄河流域中北部向周围逐渐增大。从影响因素看,产水系数与降水量、暴雨日数呈正相关,与无雨日数呈负相关;NDVI与产水系数变化率虽为正相关,但两者上升率却为负相关;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长江流域产水模数在时间变化上表现为东部上升、西部不显著下降。在空间上,除中部偏西地区有异常外,大致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产水模数的时空变化均与降水有密切联系。(3)近50年全球陆地径流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其年际变化频率和幅度均增大。六大洲中,只有非洲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余各洲无显著变化趋势。高纬度地区呈显著上升趋势,中、低纬度地区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大洲、各纬度带的分段趋势各不相同。中低纬度带位于亚洲中北和西南部、北美洲北部和西南部、非洲北部及大洋洲的地区,径流量、降水量和蒸散发量均较小。中高纬度带位于亚洲东部和欧洲的地区,径流量、降水量和蒸散发量均较大。南美洲北部和东南亚的赤道两侧低纬度地区,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均很大。此外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东部和非洲中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蒸散发量大但径流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