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CT
诊疗价值
摘要:
目的和意义:小肠疾病难以发现并诊断,早期发现小肠疾病可以进行及时地干预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疗价值,为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记录病程、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典型内镜下图片、诊断及并发症等临床信息。通过t检验、x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CTE、腹部增强CT的病变检出率以及经口与经肛进镜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共行106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经口入镜检查50例,经肛入镜检查56例,双向入镜检查2例。双气囊小肠镜的阳性检出率为82.1%(87/106)。其中,镜下所见炎性改变有37例(34.9%)、溃疡21例(19.8%)、黏膜隆起17例(16.0%)、白斑6例(5.6%)、憩室3例(2.8%)、息肉2例(1.9%)和粪石1例(0.9%),19例未见异常(17.9%)。临床诊断非特异性肠炎53例(51.0%,53/104),克罗恩病、小肠溃疡各4例(各3.8%,4/104),小肠息肉4例(3.8%,4/104,其中包括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憩室并出血、间质瘤各2例(各1.9%,2/104),低分化癌1例(0.1%,1/104)。完成小肠CTE检查77例,腹部增强CT检查19例。小肠CTE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61.0%(47/77),腹部增强CT的阳性检出率为73.7%(14/19),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CTE的病变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0.067,P=0.002),双气囊小肠镜与腹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与CTE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P=0.426)。经口最大进镜深度为(348.4±73.4)cm,经肛最大进镜深度为(247.3±77.0)cm,经口最大进镜深度与经肛最大进镜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入镜方式在主要症状、小肠镜所见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气囊小肠镜的治疗性操作包括活检71例次(70.0%),肿物切除2例次(1.9%),内镜下止血行电凝电切术及钛夹夹闭术1例次(0.9%)。所有患者中有1例出现低钾血症,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小肠CT检查,小肠CTE与双气囊小肠镜联合检查可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同时双气囊小肠镜对病变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故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