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杆菌
药敏实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三联疗法
摘要:
背景和目的:***感染与儿童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毒力基因主要有cag A,vac A和ice A基因。***感染定植在胃黏膜后,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随着儿童感染***根除治疗三联疗法的应用,临床出现了抗生素的耐药菌株。研究表明,***毒力基因型和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影响***根除治疗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课题对江西地区患儿胃粘膜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检测cag A,vac A及ice A基因型,***感染患儿采用三联疗法根除治疗,以明确江西地区***菌株培养情况和抗生素的耐药性,***毒力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研究***毒力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毒力基因型对根除治疗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2014年7月2015年8月因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儿,共316例纳入本研究,并进行胃镜检查和胃窦黏膜活检。2、***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胃黏膜活检标本研磨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放置于三气混合恒温孵养箱内培养获得***阳性菌株,然后采用E-test法检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K-B法检测呋喃唑酮的敏感性。3、***毒力基因PCR扩增***菌株用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抽提***基因组,使用Nano Drop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菌株基因组DNA浓度。根据文献中***毒力基因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使用Bio-Rad Gel Doc XR+凝胶成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4、***感染患儿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根除治疗。结果:1、***分离培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在316例患儿胃窦黏膜共培养出107株***菌株,检出率33.9%,其中男性81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1岁9个月至14岁。在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组中***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44.8%,30.0%和52.8%(χ2=33.133,P<0.001);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阳性检出率高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χ2=31.861,P<0.001;χ2=1.098,P=0.295),十二指肠球炎阳性率检出高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χ2=8.348,P=0.004;P=0.480)。在107株菌株中,97株完成药敏实验,对克拉霉素耐药率20.6%,对甲硝唑耐药率47.4%,对克拉霉素+甲硝唑二重耐药率12.4%,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耐药菌株;***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2组间耐药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5.524,P<0.001)。2、***毒力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在107株菌株中,cag 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4.4%。在vac A基因亚型中,vac As1a和vac Am2基因亚型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74.8%和69.2%,0.9%菌株同时检测出vac Am1和vac Am2基因亚型;在vac A基因的嵌合体中,vac As1a/m2基因亚型阳性检出率最高,51.4%(χ2=69.283,P<0.001);但是在所有菌株中未检测出vac Aslb和vac As2基因亚型。ice A1和ice A2基因亚型单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4%和9.3%(χ2=113.822,P<0.001),其中7.5%菌株同时检出ice A1和ice A2基因亚型。***毒力基因型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3组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 A/vac As1a/m2基因组合型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3组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0,P=0.263)。3、***毒力基因型与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毒力基因在克拉霉素耐药组、甲硝唑耐药组、克拉霉素+甲硝唑二重耐药组和抗生素敏感组4组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毒力基因型与根除治疗的关系在107例患儿中,98例完成本研究治疗观察,9例失访。***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TT)及试验方案分析(PP)分别为64.5%和70.4%。***毒力基因型在根除治疗成功组和根除治疗失败组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毒力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和耐药无相关性;2、江西地区儿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