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塑料
共聚焦
拉曼光谱
海洋沉积物
摘要: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受到日益关注。自2004年沉积物中的微塑料被报道以来,微塑料现已在近海海岸带以及深海环境中均被发现。南极海冰、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生物甚至是人类体内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而对于海洋环境来说,海洋沉积物被认为是微塑料聚集的“汇”,然而海洋沉积物微塑料检测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且因研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分析手段是研究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关键,既要保证分析效率,又能够获得样品特征信息。除光学目视鉴定法能够提供颗粒物理信息外,光谱学领域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以及拉曼光谱法被视为常用的无损分析手段,能够实现微塑料的分子内部结构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分子内部信息,拉曼光谱法通过拉曼散射反映分子结构信息。目前,海洋沉积物样品所需要的前处理环节颇为繁杂,需要进行有机质的酸碱消解,样品颗粒染色等步骤来辅助定性分析以及样品计数统计,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于小于20微米的微粒不能发挥良好的检测效果。本研究针对海洋沉积物中小粒径微塑料,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旨在改进微塑料样品处理步骤,通过实验室模拟以及实际海洋沉积物样品来探索快速高效的小粒径微塑料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微塑料拉曼光谱库,包含生活及工业用途的十八种塑料种类,并对其拉曼峰位进行详尽归属,用于与样品的拉曼特征峰进行比对,获得微塑料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对于沉积物中微塑料样品前处理环节,通过改进抽滤装置并省略有机质消解步骤,以实现样品富集并保留样品原有形貌特征。通过模拟海洋沉积物环境进行微塑料回收实验,针对微塑料不同特性进行系统探究,得出适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分析参数。将此完整的检测流程应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得出研究区小粒径微塑料特征。对此,得出以下结论:(1)拉曼光谱可以反映微塑料结构信息,并能够对海洋沉积物中获得的不同种微塑料做到特定区分。由于拉曼光谱反映出分子的振动特征,对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不明显的非极性分子振动可以清晰反映,特别是对于微塑料中具有碳碳双键的物质,能够明显地表征出分子内部结构特征。其他振动类型如碳氢键振动、苯环呼吸振动、羰基振动等表现出的拉曼峰位,也可作为不同类型微塑料的特征来进行分析。(2)共聚焦显微拉曼分析手段能够获得高信噪比的未经有机质消解的微塑料拉曼光谱。在实验室模拟海洋沉积物环境回收微塑料实验中,微塑料样品经密度浮选后未经有机质消解步骤,在拉曼光谱中仍显示清晰的拉曼信号,并能够实现微塑料类型的归属。此外,从海滩沉积物中分离出的微塑料样品,也能够未经有机质消解得到有效的拉曼光谱,并得出微塑料的类型、粒径、形貌等特征信息。(3)激光功率、微塑料的粒径、微塑料表面颜料覆盖均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并表征在拉曼信号中。由于功率改变带来塑料表面温度的改变,同一粒径的微塑料在由低功率至高功率的检测过程中,拉曼光谱会出现形变。反之,不同粒径在同一功率下也会发生拉曼信号的偏移。当微塑料表面有颜料覆盖时,会掩盖原本的拉曼有效信号,对此,将特定颜料颗粒的光谱也纳入微塑料光谱库中,完善分析机制。(4)基于建立的检测流程与拉曼分析参数,将小粒径微塑料分析流程应用到山东省青岛市汇泉湾海洋沉积物中,获得了汇泉湾海洋沉积物中粒径在50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样品信息,并且对粒径小于10微米的聚丙烯(PP)颗粒实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粒径在5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在500微米以下的样品中占有56%的比重,为探究研究区微塑料污染情况与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存在方式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