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零价铁
重金属
老化
硫化改性
摘要:
由于纳米零价铁(nZVI)对污染物具有高反应性,它已成为地下水修复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其容易团聚或钝化形成(羟基)铁氢氧化物层,该特性对nZVI的修复作用带来挑战。近年来,微塑料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微塑料潜在的物理、化学、生态效应存在大量数据缺失,这使得地下水修复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开展在各种微塑料存在的情况下,nZVI对地下水中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存在的情况下,nZVI对Cu(II)、Cr(VI)、Pb(II)和Zn(II)的去除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金属离子的解吸情况取决于各种金属的自身特点,其中Zn(II)的解吸率最高,其次是Cu(II),而Cr(VI)的去除不发生解吸但受到抑制,Pb(II)几乎不受影响,不同金属受到微塑料影响的程度与重金属被去除的机理及其与nZVI的亲和力有关。在所有微塑料类型中,PVC对nZVI去除重金属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其次为PET,最小为PS,这归因于PVC与nZVI之间表面带电性差异最大,静电引力促进了它们之间的互相接触、团聚、反应及nZVI老化,PVC在设计剂量为0.005 g时表现出对Cu(II)去除最高的抑制作用。微塑料的影响机理为促进了nZVI的老化,从而抑制了其还原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在单独设计的解吸实验中,Pb(II)、Zn(II)由于大部分以结合松散的吸附形式被去除,且吸附量基础较高,因此表现出比Cu(II)更高解吸量。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溶解氧(DO)造成解吸程度最高,其次是PVC,再到PS,天然有机物(NOM)基本不影响解吸。解吸的程度及钝化层的形成与随后p H的下降有强相关性。本研究重点关注微塑料对地下水重金属修复的影响。为克服微塑料抑制nZVI修复重金属的负面影响,我们对nZVI进行硫化改性。根据过(以)往研究,硫化改性处理可以增强nZVI表面电导率和电子从铁核转移的能力并提高电子选择性。通过批量实验发现,在硫化改性后,PVC对Zn(II)的抑制作用只在反应达到平衡前才出现,而PVC对其他金属的抑制作用则完全消失,Cu(II)、Pb(II)、Zn(II)能在24 h内被完全去除。因此,硫化改性克服了PVC对nZVI的抑制作用。通过机理探究,发现有以下原因:(1)硫化提高了nZVI还原、吸附重金属的能力;(2)对比Fe(0)层,重金属与硫化铁(Fe S)层的亲和力更高;(3)硫化改性减缓了nZVI的老化作用,即便是微塑料存在的情况下。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硫化是一种克服PVC抑制作用很有前途的措施,并且对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PVC抑制的机理有了更清晰的见解(如PVC会阻碍重金属共沉淀去除过程),同时也为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水环境时使用S-nZVI提高对重金属的去除带来了更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