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塑料
水产养殖
养殖水体
沉积物
生态风险
摘要:
近年来,养殖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当今,我国淡水养殖区中微塑料污染情况研究比较少,尤其是淡水养殖大省——江西省的污染情况知之甚少。全省水产养殖面积为4000 km2以上,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7×10~6hm2,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10~5hm2,并且水产品总产量达2.62×10~9kg。此外,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如此庞大的水产养殖规模,在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微塑料污染,这些微塑料由于性质稳定难降解长期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同时又因其自身特性极易吸附其他污染物,随着食物链食物网迁移,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关注江西省水产养殖区微塑料污染现状及特征,探究微塑料的可能来源及其生态风险水平,可以为今后江西省水产养殖区微塑料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选取江西省不同养殖类型水产养殖区四大家鱼养殖区、稻虾养殖区和黄鳝养殖区的共计50个养殖塘中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室外采样并及时进行实验室预处理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目检以获取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粒径,再利用拉曼光谱仪进行定性分析以获取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聚合物风险指数(H)模型进行了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价。探明了江西省四大家鱼养殖区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特征、江西省典型四大家鱼养殖区中微塑料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江西省水产养殖区不同养殖类型对微塑料污染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养殖前期,江西省典型四大家鱼养殖区养殖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785±183 n·m-3,以薄膜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H值为11.08~201.33;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为753±43 n·kg-1,也以薄膜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H值为18.88~253.36。养殖中期,养殖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866±175 n·m-3,以纤维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P、PE微塑料为主,H值为7.85~178.73;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040±52 n·kg-1,以薄膜状、透明色、≤0.5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H值为19.26~306.58。
(2)养殖中期,江西省稻虾养殖区养殖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780±246 n·m-3,以纤维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P、PE微塑料为主,H值为6.28~12.68;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74±47 n·kg-1,以薄膜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H值为9.62~20.69。同时,江西省黄鳝养殖区养殖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4963±428 n·m-3,以纤维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P、PE微塑料为主,H值为6.67~11.32;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165±69 n·kg-1,以薄膜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H值为14.33~31.56。
(3)四大家鱼养殖区空间分布特征:南昌市鱼塘养殖水体中微塑料丰度最高,沉积物中颗粒状(15.66%)、PET微塑料(29.98%)占比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养殖区;九江市鱼塘养殖水体中PE(46.46%)、绿色(38.46%)和碎片状微塑料(28.48%)占比最高,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最高,并且绿色微塑料(29.87%)占比也最高;赣州市鱼塘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0.5 mm粒径微塑料的占比均最高,依次为68.75%、75.00%。可见,养殖区周边环境是影响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4)典型四大家鱼养殖区时间分布特征:养殖水体中,养殖中期微塑料丰度高于养殖养殖前期,养殖前期以薄膜状(42.90%)、透明色(55.31%)、≤0.5 mm粒径(47.49%)和PE微塑料(60.33%)为主,而养殖中期则以纤维状(50.75%)、绿色(29.87%)、≤0.5 mm粒径(64.32%)和PE微塑料(46.46%)为主;沉积物中,养殖中期微塑料丰度也高于养殖前期,养殖前期和中期均以薄膜状、透明色、≤0.5 mm粒径和PE微塑料为主。可见,随着养殖时间的不断推进,养殖区中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也会不断发生改变。
(5)不同养殖类型水产养殖区微塑料分布特征:黄鳝养殖区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均为最高,并且透明色(59.15%、62.75%)和≤0.5 mm粒径微塑料(66.13%、63.22%)占比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养殖区;稻虾养殖区养殖水体中薄膜状微塑料(57.14%)占比最高,沉积物中PE微塑料(48.78%)占比最高;四大家鱼养殖区沉积物中绿色微塑料(23.25%)占比最高。可见,不同养殖类型水产养殖区中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捕捞活动的不同,会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