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塑料
联合毒性
斜生栅藻
大型溞
风险评估
摘要:
全球塑料产量不断增长,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进入水体,由于塑料在环境中的难降解和持久性,其对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自然环境中,微塑料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环境污染物相互作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发现微塑料表面附着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然而这种复合体对它们各自环境行为、生物毒性的影响,鲜有报道,且无统一定论。本研究选取了三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塑料: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以斜生栅藻和大型溞作为受试生物,着重探究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尝试通过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解释其联合毒性的作用机理,为评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了微塑料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微塑料和有机物对斜生栅藻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微塑料和有机物对大型溞的单一和联合急慢性毒性影响。研究发现,微塑料对三种有机物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属于非均相表面上的吸附平衡模式。吸附能力和微塑料本身的材质、粒径有关,也与有机物种类有关。处于相同粒径范围,不同材质的微塑料吸附性能由大到小为PVC>PE>PS。相同材质的PS,5.80 μm的PS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远大于200-250 μm的PS,微塑料的粒径越小吸附性能也越强。另外,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结构也影响吸附性能,四种微塑料均表现为三氯卡班(TCC)>三氯生(TCS)>甲基三氯生(MTCS)。以绿藻为受试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对斜生栅藻均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微米范围内的塑料颗粒的毒性影响很小。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联合后具有复杂的的毒性作用,微塑料的暴露既可能导致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毒性增强,也可能起到削减和毒性弱化的作用,虽然微塑料和有机物之间的吸附作用可以用于简单的机理解释,但是其根本的毒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与绿藻不同的是,大型溞可以摄入微塑料,故选择粒径合适的PS(5.80μm)作为研究对象。PS(5.80μm)对大型溞的48h急性毒性属于低毒,TCS属于高毒,TCC和MTCS属于极高毒性。PS和有机物在1:5的毒性比时对大型溞的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慢性毒性实验中,单一的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对大型溞的生长繁殖影响,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塑料和有机物的联合毒性对比单一有机物的毒性,与微塑料浓度有关,当微塑料浓度高于1 mg/L时,其慢性联合毒性开始表现为毒性增强。慢性联合毒性不同于急性联合毒性,更能全面的反应长期暴露条件下生物的生长繁殖。微塑料联合有机污染物的慢性联合毒性表现为增强时,水生生物由此面临更大的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