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近代中美贸易
贸易总量
贸易结构
贸易条件
摘要:
近代中国与西方各国的贸易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进程发展起来。甲午战争之前,中英贸易占据绝对优势;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对外贸易领域主要被美日英三国控制。相对于英国,美国的工业革命较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美国对华贸易份额并不突出。与日本相比,美国在地缘上也不具备优势。再加之中英、中日贸易带有殖民掠夺色彩,中美两国在没有显著的政府干涉的前提下平稳正常交易,美国成为了仅次于英、日的国家。故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关注近代中美贸易是如何迅速地得到改变和调整,并将中美贸易关系的研究置于近代中美两国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框架之中,分析并解释近代中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条件,探究中美贸易内生活力。通过比较中英、中日、中美三国贸易状况,总结出了中美贸易不同于其他两国的特点及以往学界对中美贸易的三个误区。在整理中国旧海关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对近代1880-1936年中美贸易的总量进行再估算,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两部分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到近代中美贸易最真实的发展状况,中美贸易总量超过以往的预估。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分析方面,主要探究1902-1936年中美两国贸易结构的特征及演化过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贸易商品分类方法,将进出口商品分为三个大类:饮食品大类、原料及半织造品大类、制造品大类。大类下再细分为二级次类与三级小类。而后对中国自美进口贸易结构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结构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析,得到了在中美贸易过程中,进出口各环节较为重要的商品种类,并总结出1902-1936年中美贸易结构的特征及演化过程。通过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分析,计算得到了中国对美综合贸易条件及单一商品的贸易条件。综合贸易条件在1902-1936年整体大势为优化改善,1925年之前有小幅的波动下降趋势,综合贸易条件有轻微的恶化,但1925年后,综合贸易条件指数攀升较快,1931年高达322.47,中国对美综合贸易条件大有改善。进出口各8种典型商品的单一商品贸易条件大多数以前期恶化后期改善为主,最后贸易发展趋势指向对中国有利的一面。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研究的重点议题,中美贸易的历史经验具有长期的战略性启示与意义,中美贸易的内在规律也已经融入到长时段经济史演化的基因中。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透过历史可以看到未来,近代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规律,对当今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