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体系
演变
优化
长江中游城市群
摘要:
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不同性质、规模、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是城市群体内部组织及空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间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群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加强对新常态下城市体系研究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主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内28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城市群城市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等级结构欠合理,城市分工不明确;城市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结构;行政壁垒仍然存在,统一市场远未形成。为此,本文结合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复杂网络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层次结构仍不完善,大城市得到较好发展而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呈现出初级首位型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内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及南昌市为核心的“品”字型核心边缘结构,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还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区内城市扩散效应十分微弱。(2)各地级城市可达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体系由“一核独大”向“多极增长”演变,区域内核心引力城市逐步增多,但依然存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内城市多被武汉及长沙两大核心城市瓜分,南昌实力偏弱、扩散作用不强、城市群体系结构松散等问题。(3)长江中游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牵引力明显增强,但城市间联系仍处于弱连接状态,城市联系网络缓慢扩张;区域内城市逐步由集聚向扩张发展阶段演变,核心城市对整体网络的控制力度明显增强。(4)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行业绝对差异均呈现出“V”字型演变,而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城市优势职能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城市职能结构趋同严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体系职能结构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区域核心城市职能较为单一,城市职能综合性薄弱,城市综合功能难以最大发挥,其中以南昌最为突出。(5)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化进程中出现城市规模差距明显,城市集聚效应较弱、核心城市扩散效应不强,城市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资源分配不均、行政壁垒因素仍然存在,产业结构趋同明显,特色和差异化发展不突出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以下措施:提升城市实力、增强扩散效应,建立统一市场、消除行政壁垒,明确城市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交通网络,密切城市联系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