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演变
经济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西部地区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由单一市的发展发展扩展到城市群联动发展,城市群空间结构和演化规律也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作为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究竟是要继续推进大城市的发展,进而发挥大城市的溢出效应,带动周围中小城市的发展:还是要加大扶植中小城市的发展。引导劳动、资本和产业向欠发达城市流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因此,研究西部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否达到合理有序的状态,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通过怎样的路径来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如何影响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明确西部地区城市群研究对象,并梳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进展,从人口、产业和土地利用三个维度定量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发现西部地区多数城市群随时间演变呈现出集聚的空间结构态势,但是不同城市群之间空间结构因自身发育程度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其次,论文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城市群人均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但是各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并且各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再次,论文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微观主体出发,探讨微观主体的区位选择怎样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怎样影响城市群经济增长。发现城市群内部微观主体的区位选择可以通过影响知识溢出、环境治理、交通运输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并结合已有研究归纳山西部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六条路径。最后,通过使用西部地区八个城市群2000-2016年的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以上路径是否成立,并通过分析得出:①西部地区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土地利用空间集聚本身不利于经济增长,其间接作用表现为一方面能够促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并提升交通运输强度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能够加重环境污染,从而抑制经济增长。②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空间集聚本身不利于经济增长,其间接作用表现为一方面能够促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能够加重环境污染,从而抑制经济增长。政府干预能够调节城市群空间集聚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以此为依据,分别从分区域人口调整、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促进土地利用空间协调、明确城市群内部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