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呼包鄂乌城市群
摘要:
呼包鄂乌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河“几”字弯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落实国家“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区域。开展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探索城市化地区国土空间布局结构优化与实现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北方生态屏障,推动黄河“几”字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生空间为视角,从国土空间的数量结构入手,分析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的数量变化、转换特征、重心转移规律,研究动态演变动力机制,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采用电路理论模型原理,识别出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区,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生态空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2020年的20年间,呼包鄂乌城市群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引擎,城市用地面积由从0.025万km2到0.19万km2。城市群三大空间面积也有较大变化,生态空间面积呈减少趋势,由14.56万km2到14.65万km2,重心位置均分布在包头市,重心在市三区内缓慢移动;生产空间面积呈波动趋势,由4.06万km2到3.99万km2,重心位置均分布在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整体缓慢向西偏移;生活空间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由0.025万km2到0.19万km2,重心位置均分布在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左旗,整体加速向东南偏移,且移动程度剧烈。2.按照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格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中极重要区和自然保护地,识别出生态源地共15处。结合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36条,生态节点16个,生态夹点面积7873km2,一级障碍点36个,二级障碍点37个。3.按照“生态屏障+生态廊道+生态分区”构建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为“一屏一廊四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屏是阴山生态屏障,一廊是黄河沿线生态廊道,四区是大青山南麓水土保持功能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草原防风固沙功能区。同时对性生态安全格局中的生态优化区、生态改善区、生态障碍区3个分区提出生态修复和保护优化建议。4.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呼包鄂乌城市群未来格局的优化方向是立足呼、包、鄂、乌四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优势,推动呼包鄂乌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4.94万km2,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达到2.07万km2,同时立足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实现一体化发展,城市开发边界控制在0.26万km2;强化黄河“几”字湾、呼包鄂榆城市群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管控指标与布局约束,推动以呼和浩特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型经济,以包头鄂尔多斯为重点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以乌兰察布为重点建设物流纽扣和口岸腹地的核心城市群建设,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人口资本集聚的现代产业空间格局;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和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1个I型大城市2个型大城市,2个Ⅱ型小城市,总人口控制在1150万人以内。5.采用GIS空间分析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电路理论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建立综合生态安阻力面指标体系,划分生态安全重要性分区,利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安全网络因子。研究表明,上述方法用于呼包鄂乌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是可行的,对开展类似区域的相关研究也用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