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危岩体
崩塌机制
结构面
被动柔性防护系统
落石冲击
摘要:
中国山区地质环境复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愈加广泛,山区危岩崩塌稳定性问题逐步得到重视。随之而生的柔性防护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护系统,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依托张家口市西太平山地区危岩治理工程,基于其工程地质条件,揭示了危岩崩塌破坏机制,选取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讨论了各项荷载组合下该区域拉裂式危岩体稳定性特征。进而从被动柔性防护系统作用机理出发,分析了 RXI-025型防护网于250KJ能量落石冲击下的受力变形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构面有无对危岩体受力特征会产生很大影响。当不存在结构面时,最大主应力出现在危岩体上方,其值为0.079MPa,危岩体上无明显剪应力集中。当危岩体后缘存在贯通长度为1m结构面发育时,最大主应力转移至结构面尖端,数值为0.25MPa,剪应力同样在该处产生应力集中。(2)设立三类荷载组合以验算危岩体的稳定性特征,即荷载组合I:自然状态、荷载组合Ⅱ:自然状态+暴雨、荷载组合Ⅲ:自然状态+地震。数值结果表明,不同的荷载组合下危岩体的受力特征相似,均在后缘结构面尖端出现最大拉应力及最大剪应力,且其大小均为“荷载组合Ⅲ>荷载组合Ⅱ>荷载组合Ⅰ”,此规律与危岩体稳定性系数变化规律“荷载组合Ⅲ(1.03)<荷载组合Ⅱ(1.10)<荷载组合Ⅰ(1.16)”具有一致性,这说明三种荷载组合中,“危岩体自重+水平地震力”的组合使得危岩体最易失稳。(3)落石冲击过程,在开始接触得短暂时刻,防护网、支撑绳、拉锚绳的轴力都发生急剧变化,其中防护网由于与落石直接接触,所以其轴力首先开始变化,而对于支撑绳,其所承受的荷载是三者之中最大的。支撑绳对于整个防护系统起到了加固作用,实际工程中需考虑增大支撑绳的截面面积等方法以强化防护系统的整体受力性能。(4)对于较大的冲击能量,柔性防护网较快速产生最大变形,但其恢复时间也比较快,而随着落石初始动能的均匀增加,防护网的最大位移、支撑绳的最大轴力以及钢柱底部的最大弯矩的增加值逐渐减小。对于柔性被动防护体系,各构件的受力变形与落石速度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危岩崩塌破坏机制,尤其是可深入揭示被动柔性防护系统的作用机理,为相关工程的方案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对实际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