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地中海贫血
中医证候
聚类分析
meta分析
摘要:
目的:
本课题在前期系统复习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初步探究本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归纳各证型的辨证要点,规范化地中海贫血的辨证标准,为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循证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复习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地中海贫血的相关文献,尝试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地贫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提出规范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的意义。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长期随诊的11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由患者一般资料及地贫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常见伴随症状、舌象、脉象等相关中医四诊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信息采集表,采用横断面设计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讨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结果:
***分析研究中共检索到文献108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对其进行筛选,其中诊断明确,且疗效标准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致的文章共2篇,共117例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提取数据后,采用Cochrane协助网专用软件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效应点估计量是1.03,95%CI为0.62到1.44,Z值为4.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疗效明确。
2.所调查的11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常见症状中,出现频率在30%以上的依次有面色少华或萎黄(91.6%)、倦怠乏力(84.9%)、口干(74.8%)、头晕目眩(63.9%)、爪甲色淡(60.5%)、易于感冒(57.1%)、腰膝酸软(51.3%)、气短(47.1%)自汗(40.2%)、腹胀(39.5%)共10个症状;舌象主要以舌淡红或舌淡白,苔薄白或苔白腻最多见;脉象以脉细及脉弦最多见。经聚类分析得到4个主要证型分别为第一类:气血两虚证45例(37.8%);第二类:肝肾阴虚证36例(30.3%);第三类:脾肾阳虚证占22例(18.5%);第四类:阴阳两虚证患者占16例(13.4%)。各证型辨证要点如下:(1)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爪甲色淡、倦怠乏力、易感、心悸、自汗、气短、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脉细;(2)肝肾阴虚证:面色苍白、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头晕目眩、爪甲色淡、盗汗、口干、舌偏红、苔少、脉弦;(3)脾肾阳虚证: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心悸、畏寒肢冷、身目发黄、腹胀、爪甲色淡、舌淡红或胖大有齿痕、脉滑或脉细;(4)阴阳两虚证: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软、爪甲色淡、自汗、口干、倦怠乏力、心悸、头晕目眩、潮热、舌质暗红或偏红,脉细或脉数。
结论:
1.通过此次尝试应用Meta分析方法虽证实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有效率优于安慰组;但如果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只利用西医诊断疾病的分类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其中医药疗效不能被完全展现,因为临床评价研究中没有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没有对疾病进行科学的证候分类。因此,通过多次临床试验,探索疾病中医证候学分类是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基础。
2.地中海贫血主要的中医证型有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其中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大,提示脾肾气虚为本病最主要的病机,临床治疗本病应着重从脾肾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