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HVOD
地中海贫血
HSCT
D-二聚体
白舒非
摘要:
研究背景
重型p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major, TM)是p-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消失,导致α-珠蛋白链不平衡和无效红细胞被破坏产生溶血性贫血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普遍。虽然规律输血加去铁治疗已显著改善了患者预期寿命。然而与铁过载相关的并发症并不能通过去铁治疗而治愈,同时一生输血很难遵守,唯一根治疗法依然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替代缺陷红细胞生成。肝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HVOD),又被成为窦性阻塞综合症(SOS),是异基因HSCT后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重度HVOD一旦发生,当前的治疗几乎是无效的。同时,HVOD仍然是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早期的移植治疗中,HVOD的发病率在11%到54%之间。在近年的文献报道中,由于一些中心使用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案和预防HVOD的方案,使得HVOD的发病率波动在0%至38%之间。在儿童病人中,HVOD的发病率在5%至40%之间。Sabloff, M. et al.在最近的文献报道中指出:HLA全相合同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中]3VOD的发病率是32%(58/179)。据既往文献报道,我中心地贫移植术后HVOD的发病率较以上报道更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贫移植的效果,降低HVOD的发病率,我中心不断改进预处理方案,自2008年底开始使用独创的NP方案(NF-08-TM protocol)。该方案一个重要的改进是使用环磷酰胺后续白舒非(CY-BU)代替白舒非后续环磷酰胺(BU-CY)。该方案明显提高了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的治疗效果,并显著地降低了HVOD的发病率。近年来变更供者移植(ADT)在HSCT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比例中明显升高,HVOD在ADT移植中的发病率如何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对使用NP方案前后HVOD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西雅图标准(SC)和巴尔的摩标准(BC)是国际上用来诊断HVOD的两种通用标准。在一个大型单中心研究中报道,SC和BC诊断出HVOD的累积发病率分别是14%和8%。我中心分别使用这两种标准,诊断地贫移植术后HVOD,通过对两种标准诊断得出的结果分析研究,探讨哪种标准更适合用于地贫移植术后HVOD的诊断,以更有利于HVOD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研究目的
探讨NP预处理方案是否降低了HVOD的发病率;同时研究NP方案是否同样提高了地贫的移植效果以及南方分层标准是否预测了HVOD的发生情况。通过对SC和BC两种诊断标准的分析比较,探讨哪种诊断标准更适合应用于地贫移植术后HVOD的诊断。探讨HVOD在变更供者移植中的发病率情况。
研究方法
分析2003年2月~2013年6月于我中心行异基因HSCT的重型p-地中海贫血患儿309例(共311次移植)。其中男200例,女111例,年龄1.0-17岁,中位年龄6岁。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范围6-130个月)。183例接受变更供者移植(alternative donor transplant ADT)(无关供者156例,父母供者27例),128例行同胞移植。按南方分层标准,311例患儿中1度、2度、3度病人分别是30(9.6%)、244(78.5%)、37(11.9%)。其中241(77.5%)例病人接受NP预处理方案,该方案包括:a,环磷酰胺后续白舒非(Cy-Bu, Bu连续使用3天,保持稳定的Bu浓度为300-600ug/ml),福达拉滨(Flu),塞替派(TT),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 b,环孢素A (CsA)、甲氨蝶呤(MTX)和骁悉(MMF)来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c,逐渐递增的肝素(LSDH,按初始剂量为100u/kg/day每天升高10%的量直至加量至200u/kg/day,或者略高于正常APTT值的上限,直至移植后+20天,前提是没有出血倾向或者没有血小板小于10×10∧9/L),联合熊去氧胆酸(从移植前-10天开始口服,12mg/kg,直至移植后+90天)来预防HVOD。70例病人接受非NP方案(non-NP)预处理。HVOD的诊断采用SC和BC两种方法。根据地贫患儿年龄、肝脏大小和铁蛋白水平,将重型地中海贫血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比较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案下HVOD的发病率和HVOD相关死亡率;两种方案下移植的总生存率,不同疾病分层下HVOD的发病率;两种诊断标准下HVOD的发病特点。
预处理方案、HVOD预防
241例患儿采用我中心NP新预处理方案,新方案主要由环磷酰胺CY(-10天~-9天),氟达拉滨Flu(-8天~-4天),静脉马利兰Bu(-8天~-6天),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