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细胞因子
摘要:
研究背景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进行性溶血性贫血,以特殊地中海贫血面容、肝脾肿大及血红蛋白F明显升高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必需定期输血及应用去铁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方法。但是因为重型p地中海贫血患者因本身的骨髓富细胞特性及反复输血的致敏效应,使得骨髓移植相对于其他疾病而言具有更大的难度,GVHD是目前造成移植失败和移植相关死亡的重要因素。预处理、感染等引起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使细菌的降解产物如脂多糖进入血液,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是GVHD致靶器官各种病理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GV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L-2和TNF-α是研究最多的细胞因子。Miyamoto等率先报道了移植后第3天sIL-2R水平可预测急性GVHD, Mathias等报道sIL-2R水平与急性GVHD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Choi等测量438名采用清髓预处理患者移植后第7天可溶性的TNFR1水平增加超过原来的2.5倍,与Ⅱ-Ⅵ度急性GVHD发生存在相关性,增加了移植相关死亡率。Berger等报道含有较高的TNF时则预示发生GVHD的风险率增高。众多研究提示IL-10升高可能降低GVHD的发生。尽管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GVHD关系密切,但还有很多细胞因子与GVHD的关系尚不清楚,同时地中海贫血为非肿瘤性疾病,重型p地中海贫血患者发生GVHD可能存在其特殊性。因此,了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时细胞因子的变化,为临床防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提高重型p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前后IL-6、IL-8、IL-12 TNF-α、MIF的变化,评估其是否可以作为GVHD发生及疗效的监测指标。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象: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儿科病房2011年7月~2015年3月5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儿,其中47例为重型地贫患儿,5例非地贫发生aGVHD为对照。重型地贫患儿均作了地贫基因检查,基因型为β地贫基因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中男27例,女20例,中位年龄6.28岁(年龄范围在2-14岁)。移植前47例重型β-地贫患儿都按国内地贫临床分度(根据年龄、肝大情况和铁蛋白水平分为三度),类似于Pesaro分度,其中4例为Ⅰ度,42例为Ⅱ度,1例为Ⅲ度。亲缘干细胞移植24例,非亲缘干细胞移植23例,骨髓干细胞移植2例,外周干细胞移植29例,脐血干细胞移植7例,骨髓+脐血干细胞移植4例,骨髓+外周干细胞移植1例,外周+脐血干细胞移植4例。41例为HLA配型全相合(6/6,8/8或10/10),3例患者符合HLA 8/10相合,1例患者符合HLA 7/8相合,2例半相合。16例地贫发生GVHD中,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8例,Ⅵ度2例。预处理方案:对大部分采用环磷酰胺/白消安为基础的清髓性方案:环磷酰胺(50~60mg/kg/d,-10d~-9d);白消安(2.8~4.4mg/kg/d,-8d~-6d);氟达拉滨(40mg/m2/d,-6d--2d);噻替哌(10mg/kg/d,-5d);加或不加抗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5~10mg/kg/d,-3d~-1d)或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2.5mg/kg/d,-3d~-1d)。预防治疗GVHD:采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联合甲氨蝶呤常规预防GVHD, GVHD诊断按照西雅图诊断标准。GVHD的治疗:仅有局部皮疹的aGVHD,可不治疗或局部涂用可的松软膏控制。但如果有如皮疹面积迅速扩大,皮肤损害程度加重,出现发热、流感样症状,或怀疑有肠道或肝脏GVHD等情况时给予全身性治疗。急性GVHD的一线治疗:甲基泼尼松龙2mg/kg/d分次给予或地塞米松;二线治疗:霉酚酸酯,普乐可复,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CD25单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慢性GVHD一线治疗:甲基强的松龙和环孢素交替使用;二线治疗:硫唑嘌呤、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治疗等。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输注:在预处理完成后,次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物输注,骨髓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移植则在移植当天先将供者体内采集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直接从中心静脉尽快输入,次日上午输注脐血干细胞。输注的CD34+干细胞数的均值为7×106/kg。并发症的防治:(1) GVHD预防:环孢霉素A移植前-10天至-2天予1.5mg/kg/d静脉滴注,移植前-1至移植后+25天剂量增至3mg/kg/d静脉滴注,1月后静脉滴注改为口服,根据浓度调整环孢素A口服量,维持血药浓度200±50ng/ml,移植2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