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因型
广州
地贫
表型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指数
拟合公式
摘要:
第一部分广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点分析目的:检测广州地区人群的地中海贫血基因,了解该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资料。方法:收集2017-201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进行了地中海贫血基因实验室检查的病例情况。用Gap-PCR技术检测缺失型α-地贫,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PCR)检测β-地贫和非缺失型β-地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进行全血分析(CBC),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采用美国VARIANTⅡ型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血红蛋白成分(Hb A2、Hb F)进行了分析。统计了广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所有确诊患者的基因特征,并对其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207例广州受检者,其中携带者和患者共1882例,地贫基因型27种。其中,α地贫共有1144例(60.79%,1144/1882)、β地贫662例(35.17%,662/1882)、α复合β地贫76例(4.04%,76/1882)。其中,α珠蛋白基因突变有8种,最常见的是基因型为--SEA/αα(715,62.50%),其次为-α3.7/αα(270,23.60%)。β珠蛋白基因突变共有19种,主要是CD41-42、654、28M等基因突变,依次为40.33%、25.38%、12.54%。除2例654纯合子基因类型外,其他都是单纯的杂合子。另有15种复合类型的α复合β地贫,前三为--SEA/αα+41-42M(20,26.32%)-α3.7/αα+41-42M(10,13.16%)、--SEA/αα+654M(7,9.21%)在1144例α地中海贫血中,静止型354例,标准型509例,中间型66例,重型0例;662例β地中海贫血中,轻型为661例,Hb H病1例1例。结论:广州地区地贫高危人群中α地贫以东南亚杂合子--SEA/αα基因最为常见,β地贫基因突变大多数为杂合子类型。与我国其他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大致相似。第二部分鉴别筛查方程的建立目的:评估新鉴别公式(DF)用于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的效果;探讨筛查公式(SF)在广东地区的适用性以及将其作为地贫筛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行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病例,共2393例。测定血清铁(Fe)以及血清铁蛋白(Fer)浓度。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并以电脑随机抽取的确诊病例中的70%作为建模组样本,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建立方程,绘制不同文献公式(G&K、S&L、Jayabose、MDHL等)的ROC曲线,获得所得公式的cut-off值。将前期收集的确诊病例建模后余下的30%病例作为验证组,利用Medcialc统计软件获得24组公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等评价指标并加以比较。使用Topsis分析24种公式的指标参数,获得相关Di+、Di-及接近程度值(Ci)结果,根据Ci值的大小评价DF的适用性。收集地贫基因诊断为阴性的病例2541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按照广州地区地贫患病率(17%),随机抽取520例地贫阳性作为阳性组,运用四格表统计法计算SF用于筛查指标时的漏诊率、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以及比值比等效能指标。结果:随机抽取的建模组样本共有1676例,其中地中海贫血1246例,缺铁性贫血430例。两组患者的RBC、Hb、MCV和RDW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这些具有显著差异的红细胞相关参数指标,我们可以拟合一个出新的鉴别公式为:DF=1.109×MCH-0.391×MCV+1.182×RBC+0.116×RDW。该公式鉴别地贫和IDA的AUC为87.60%,cut-off值为4.08,敏感度为0.803,特异度为0.807,约登指数为0.610。在24种文献公式中,AUC最高的4个公式分别为DF、MDHL、E&F、和G&K。DF与其他三个公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的公式中,DF约登指数0.610,在所有公式中是最高的。在验证组中,DF的Ci值为0.96,大于其他公式。拟合的筛选公式为:SF=4.27×RBC-1.309×Hb+0.54×1MCH-0.09×MCV+0.076×RDW。该公式筛选地贫的准确性可达84.71%,AUC为86.9%,其截断值为11.82。Youden指数0.646。阳性预测值53.4%,阴性预测值95.12%。阳性似然比5.63,阴性似然比0.25。结论:本次试验DF用于鉴别广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时相比其他鉴别公式效果更好。对比其他学者的鉴别公式,本公式获取方便、计算简单且可推广性强,适合其他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