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基因突变
成都地区
摘要:
目的:地中海贫血通常是指由于珠蛋白基因存在缺陷造成蛋白合成下降或无法合成现象的具有遗传性特征的溶血性贫血。程度严重的地贫会在患儿出生后三至十二个月之间开始发作,目前为止,主流的治疗方法为长期规则的输血和去铁。虽然患儿可以靠此方法长期存活,其的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可以通过该方法获得一定程度改善,但是与输血相关的感染和器官功能损伤也会伴随而来,且不可忽视。长期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有效应对重型地中海贫血症状的主要方式,但本方法受限于配型困难、费用高昂、安全性等问题,无法广泛地在临床中用于地贫患者的治疗。因此,做好婚前地贫筛查、遗传咨询、产检等工作能够有助于降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现概率。四川省被认定为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域,但包括成都市在内的全省地贫相关大数据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布情况,预防和控制四川省成都市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本研究分析了成都地区0-18岁年龄范围内地贫基因突变的种类以及频率,获知当地地贫患儿对应的基因类型以及具体比重,为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降低本地区地贫患儿的出生率。方法:(1)选取年龄为0-18岁,2018年9月-2021年7月于成都地区11区9县(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等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等9个县)转诊或转送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患儿568例;(2)将血常规筛查异常的患者定义为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即血红蛋白含量(Hb)<110 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 pg;血红蛋白电泳:当患者血红蛋白A2(Hb A2)<2.5%和(或)出现Hb H、Hb Bart’s或Hb CS等异常Hb带,被定义为α-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当患者血红蛋白A2(Hb A2)>3.5%和/或血红蛋白F(Hb F)>2%时,被定义为β-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3)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常见的突变类型-sea/αα、-α3.7/αα(右)、-α4.2/αα(左)3种缺失和αWS,αQS,αCS 3种非缺失α-地中海贫血;以及17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包括-28A→G、-29A→G、ATG→AGG、cd17A→T、-32C→A、βE、-30T→C、cd31(-C)、cd122C→G、cd27-28(+C)、cd41-42(-TCTT)、5’UTR;+40-43(-AAAC)、cd43G→T、cd71-72(+A)、IVS-1-1G→T、IVS-1-5G→C、IVS-2-654C→T、cd125T→C、cd142T→C。结果:(1)568例初筛阳性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中,基因检出地中海贫血356例,总阳性率为[62.68%(356/568)],其中α-地中海贫血140例,阳性率为[24.65%(140/568)],β-地中海贫血202例,阳性率为[35.56%(202/568)],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4例,阳性率为[2.46%(14/568)];(2)在140例α-地中海贫血中,基因突变类型以αα/--sea[79.29%(111/140)],αα/-α3.7[7.86%(11/140)]、-α3.7/--sea[7.14%(10/140]基因型为主,占全部类型的94.29%;(3)在202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单纯杂合子199例,以cd17(A→T)[36.13%(73/202)]、cd41-42(-TCTT)[32.68%(64/202)]、IVS-2-654(C→T)[20.79%(42/202)]基因型最为常见,占全部类型的[88.61%(179/202)],双重杂合子3例,未检出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4)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占14例,cd41-42(-TCTT)/-α3.7、VS-2-654(C→T)/--sea、cd17(A→T)/-α3.7、cd41-42(-TCTT)/--sea各占2例。成都地区α及β-地中海贫血无性别差异,但α合并β-地中海贫血则以男性患病率较高(P=0.003)。结论:成都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αα/--sea、αα/-α3.7、-α3.7/--sea基因型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cd17(A→T)、cd41-42(-TCTT)、IVS-2-654(C→T)突变基因型最为常见;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男性较女性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