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纳电子
锰基纳米材料
水系锌离子电池
碳纳米角
宽禁带半导体
摘要:
越来越多地使用化石燃料燃烧来生产电力,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气体的含量,造成温室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可充电电池对当今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在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目前二次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周期长等优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存在锂资源紧缺和有机物电解质易燃等问题。亟需寻找含量丰富的其他金属基电极材料以及更安全的电池技术,因此水系锌离子电池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锌离子电池结构易坍塌、导电性较差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从锰基氧化物的混合价态结构机理和添加导电剂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并提出了二次可充电电池的快充器件模型。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方面:
(1)提出了将锰(Mn)基氧化物材料中Ⅲ价和Ⅳ价分开研究的方法。在采用固定的晶型结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的前提条件下,只改变Mn基氧化物材料中Mn(Ⅲ)和Mn(Ⅳ)价,研究不同Mn价态材料对水系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对α-MnO2电极和α-Mn2O3电极分别进行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说明α-MnO2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虽然混合价态MnOx中含有不同占比的Mn(Ⅲ)和Mn(Ⅳ)价态Mn基氧化物材料,通常比本工作中提出的实验研究过程更复杂,但了解组分材料的基本行为有助于解释相关系统的行为。
(2)提出了锌离子(Zn2+)在α-MnO2和α-Mn2O3扩散途径的仿真,计算了 Zn在α-MnO2和α-Mn2O3中的迁移势垒,并通过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测试,获得了 MnO2和Mn2O3电极的Zn2+扩散系数,从实验上证实了计算机仿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方法的可行性。创新点在于一方面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来模拟Mn基氧化物材料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指导微纳加工和设计;另一方面一些不能直接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因素(如Zn2+的扩散势垒)往往被忽略,导致分析不完全。所以采用软件仿真来模拟Zn2+的扩散途径以及计算Zn2+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势垒是必要的,进一步理解组分材料中Mn(Ⅲ)和Mn(Ⅳ)价态的性能以及其内在机理。
(3)提出了碳纳米角(CNHs)作为MnO2正极的导电添加剂,MnO2/CNHs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提出了 CNHs改善导电网络的机理:CNHs可以填充MnO2/CNHs复合电极中的空隙,直接连接相邻的MnO2纳米片,可以作为“桥梁”使电子在相邻的纳米片之间转移。在电流密度为0.3 Ag-1时,MnO2/CNHs电极的锌离子电池的放电比容量达到270.1 mAhg-1。在大的电流密度3 Ag-1时,MnO2/CNHs电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57.4 mAhg-1。500次循环后,MnO2/CNHs电极仍保持着高达144.0 mAhg-1的比容量。
(4)提出了一种宽禁带半导体GaN基HEMT器件大信号改善电路模型,在从常温到300℃的温度下对GaN基HEMT器件进行了测试,通过仿真软件MATLAB对每个温度下的采样数据进行相应拟合,进一步提取参数,对参数进行分类包括对温度敏感和对温度不敏感两类。通过分析GaN基HEMT器件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机制,修正对温度敏感的拟合参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得到修正后的器件模型。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到LTSPICE软件中,把不同芯片的实测数据与模型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高精度和收敛性,可用于后续电路的设计。
锰基氧化物普遍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电导率低、体积变化大等问题,影响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为了提高其导电性,除了本论文中提到的引入导电添加剂和从纳米结构机理上来提升其导电性之外,开发其它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设计具有微纳结构的锰基氧化物对未来锰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