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稀土离子
量子剪裁
能量传递
YAG荧光粉
太阳能电池
摘要: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十分迫切。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对于技术相对成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来说,由于硅的禁带宽度为1.1eV,太阳光中能量高于1.1eV的光子被太阳能电池吸收以后,多出的能量以晶格振动的形式形成热损失,而能量较低的光子无法有效地激发光生载流子,形成透过损失。这种太阳光谱与电池吸收光谱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光谱错配,使得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会超过Shockley-Queisser极限效率。对于短波光子的能量损失,一种解决办法是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引入量子剪裁发光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将太阳光中高能量的短波光子转换为长波光子,从而匹配电池的光谱响应,减少太阳光谱中短波长范围的能量损失。Y3Al5O12(YAG):Ce3+,Yb3+荧光粉由于具有较好的量子剪裁发光效果而受到了关注。稀土离子Ce3+对波长小于480 nm的光子具有较强的吸收,并且能够将部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荧光粉中的另一种稀土离子Yb3+。Yb3+离子的2F5/2能级到2F7/2能级的跃迁可以发射波长在1000 nm附近的红外光子,其能量与硅太阳能电池的禁带宽度比较匹配,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YAG:Ce荧光粉已经在LED照明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的荧光粉材料。基于以上的原因,论文选择YAG:Ce3+,Yb3+作为量子剪裁材料,对其制备工艺、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材料内部Ce3+到Yb3+的能量传递机理,并探讨YAG:Ce3+,Yb3+荧光粉在单晶硅聚光太阳能电池上应用的可能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论文在介绍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稀土发光材料的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表征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YAG:Ce3+,Yb3+荧光粉的发光随Yb3+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的YAG:1%Ce3+,x%Yb3+(x=5,10,15,20,25)系列荧光粉,在450 nm波长的蓝光激发下测试样品的发射光谱,观察到了中心波长在550 nm的可见光发射(Ce3+:5d→4f)和1030 nm的近红外发射(Yb3+:2F5/2→2F7/2)。可见光和近红外发射强度随Yb3+掺杂浓度的变化证实了荧光粉内部存在Ce3+到Yb3+的能量传递过程,并且观察到Yb3+离子的淬灭浓度为15%。同时,通过分析发光强度随Yb3+离子浓度的变化,明确了从Ce3+到Yb3+的协作能量传递(CET)方式在量子剪裁发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协作能量传递机制的基础上,论文通过研究YAG:Ce3+,Yb3+量子剪裁荧光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特性,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机制。制备了双掺Ce3+和Yb3+的YAG:1%Ce3+,15%Yb3+荧光粉、单掺Ce3+的YAG:1%Ce3+荧光粉和单掺Yb3+的YAG:15%Yb3+的荧光粉,并在8 K-300 K的温度范围测试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为解释样品光谱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提出一种通过光诱导电荷迁移态传递能量的模型,认为Ce3+到Yb3+的能量传递过程也可以通过Ce3+离子、O2-离子和Yb3+离子形成的Ce-O-Yb电荷迁移态(CTS)实现。为研究入射光强对YAG:Ce3+,Yb3+量子剪裁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测试了荧光粉在不同光强下的发射谱,发现随着入射光强的增加,荧光粉中基于声子辅助的Ce3+→Yb3+CTS能量传递效率得到了提升。将荧光粉与PMMA的混合材料涂敷于单晶硅聚光电池表面后,在量子剪裁效应、渐变折射率以及荧光粉发光在界面的反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池吸收了更多与其禁带宽度匹配的长波光子,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当入射光从100 mw/cm2增强到400 mW/cm2时,与原电池片相比,涂敷有荧光粉的电池的转换效率从相对增长4.86%提高到6.04%,证明了YAG:Ce3+,Yb3+量子剪裁荧光粉在单晶硅聚光电池上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