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二维铁电材料
铁电隧道结
多铁隧道结
隧穿电致电阻效应
隧穿磁阻效应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具有高输运性能和小尺寸的存储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铁电材料设计的铁电隧道结(ferroelectric tunnel junctions,FTJs)以及多铁隧道结(multiferroic tunnel junctions,MFTJs)由于具有非易失性、低能耗、高密度等优势,在存储器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隧道结常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钙钛矿型的铁电材料作为中间势垒层,但其铁电性受到临界厚度的限制,不利于器件小型化。二维(two-dimensional,2D)铁电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用2D铁电材料设计FTJ与MFTJ并研究其量子输运性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隧穿电致电阻效应(tunnel electroresistance,TER)和隧穿磁阻效应(tunnel magnetoresistance,TMR)是衡量隧道结量子输运性能的重要参数,高的TER与TMR效应代表着隧道结具有高的输运性能。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从铁电材料和隧道结构建机制两方面入手,致力于设计具有小尺寸、高TER、TMR效应的FTJ与MFTJ。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半羟基化石墨烷(SHLGA)的有机铁电隧道结设计及其输运特性研究。材料方面选择2D有机铁电材料-半羟基化的石墨烷(semihydroxylized graphane,SHLGA)为中间隧穿势垒层,掺杂B的石墨烯为左右电极,设计了一个二维有机铁电隧道结。利用铁电材料本身沿着输运方向的极化不对称优势构建FTJ,最终在费米能级处获得了7.55×10~4%的巨TER比率。研究表明,隧道结产生TER效应的机制是基于SHLGA独特的内建电场。SHLGA的三个极化方向中任意两个方向的夹角为120°,不同极化状态沿着FTJ输运方向的内建电场不同,进而导致不同极化下的势垒高度以及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数目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产生了TER效应。另外随着势垒层厚度的增加,隧道结不同极化状态的透射呈指数形式衰减,TER效应呈指数形式增加,合理设置势垒层厚度可以提高FTJ的输运性能。
(2)Fe/Pt Te2/In2Se3/Fe多铁隧道结的设计及其输运特性研究。以2D铁电(van der Waals,vd W)异质结Pt Te2/In2Se3为中间势垒层,铁磁金属Fe作为两侧电极,设计了Fe/Pt Te2/In2Se3/Fe多铁隧道结。构建机制方面,由于Pt Te2/In2Se3极化反转前后实现了绝缘-金属的转变,预计能实现高的TER比率。此外选用Fe作电极,改变铁电势垒层的极化方向的同时再设置铁磁电极的磁化取向,获得了四种电阻态。经过计算,在费米能级处最大得到了1.718×10~6%的巨TER比率以及323.39%的TMR比率。在磁平行排列的下极化状态下,该MFTJ具有接近100%自旋注入效率(spin injection efficiency,SIE)以及0.108Ωμm2的电阻面积(resistance-area,RA),有利于对自旋信息的操纵、传输以及器件的集成。增加隧穿势垒层的厚度,该MFTJ的透射呈指数形式减小、TER效应呈指数形式增加,与此同时考虑TMR、SIE、RA随势垒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推荐了N=8个矩形胞的Pt Te2/In2Se3势垒层厚度。利用二维铁电vd W异质结的绝缘-金属转变构建多铁隧道结可以获得优异的输运性能,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