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植物纤维
纳米纤维素
碳量子点
功能复合材料
摘要: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可降解、制备简便等优点,在替代石油化合物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植物纤维素及其衍生材料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制浆造纸、生物质精炼等传统领域,由于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导致其在高值化应用方面进展缓慢。碳量子点(CQDs)是一类尺寸小于10 nm的碳纳米材料,除了具有纳米效应外,还具有发光可调、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易改性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防伪、传感、光催化、生物成像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聚集猝灭效应导致碳量子点在固体状态发光猝灭,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植物纤维素表面具有高反应位点,可为碳量子点提供足够负载的空间,使得以纤维素为骨架制备的纤维素/碳量子点功能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鉴于此,本论文以植物纤维素为骨架,以碳量子点为功能性添加剂,充分利用碳量子点的优异性能,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植物纤维素/碳量子点功能复合材料,并探索其高值化应用途径及作用机理,为纤维素/碳量子点复合功能材料的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机械法制备的纳米纤丝纤维素(NFC)为原料,对其进行醛基化处理得到含有双醛结构的NFC(DANFC)。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氯化镱(YbCl3)和氯化铒(ErCl3)为改性剂得到稀土元素掺杂的碳量子点(Yb/Er-CQDs)。随后诱导表面含醛基的DANFC与表面含氨基的Yb/Er-CQDs发生还原胺化反应,成功制备复合荧光材料(Yb/Er-CQDs-DANFC)。结果表明,Yb/Er-CQDs-DANFC在370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450 nm的蓝光,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550 nm的绿光,表现出优异的光致发光(PL)和上转换发光性能(UCPL)。将Yb/Er-CQDs-DANFC添加到水性油墨中,其剪切稀化性能及剪切过程中良好的网络结构成型能力改善油墨的触变性,使其在不同基底上都表现出良好的荧光防伪性能。(2)以针叶木浆为原料,采用TEMPO氧化工艺结合超微粒研磨技术制备得到羧基化纳米纤丝纤维素(TNFC)。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改性剂,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制备得到具有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四种不同发光的CQDs。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QDs的发光机理进行研究,证实了通过控制表面氧化程度及尺寸大小可实现CQDs的可调发光。随后以TNFC为可持续前驱体和骨架,通过诱导TNFC表面羧基与CQDs表面氨基之间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四种固态发光的复合材料(TNFC/CQDs),有效地解决了固态猝灭问题。通过在灯罩内壁涂敷TNFC/CQDs制备发光器件(LEDs),得到了色度坐标为(0.34,0.35),显色指数为89.4的纯白光LEDs(WLEDs)。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FRET)解释了复合材料内部的能量转移过程,进一步揭示了WLEDs的白光发射机理。(3)以针叶木浆为原料,通过机械法制备得到了NFC。以硫酸法纳米纤维素晶(CNC)为原料,经过碱性条件下的水热碳化及H2O2/NaOH氧化反应将CNC分解成CQDs,结果显示,CQDs具有优异的PL发光和UCPL发光性能。以市售二氧化钛P25为原料,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钛酸纳米线,随后经过高温碳化得到宽度约为100-130 nm,厚度约为15-20 nm,长度约为5-10μm的二氧化钛纳米带(Ti O2-NBs),其光照下对磺胺嘧啶(SDZ)的催化降解产率为P25的1.3倍,降解速率为P25的1.8倍。随后,以NFC为骨架,多巴胺(PDA)为粘合剂,CQDs复合Ti O2-NBs纳米材料(Ti O2-NBs-CQDs)为主体催化剂,结合定向冷冻技术制备得到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PNFC-Ti O2-NBs-CQDs复合气凝胶,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气凝胶材料对SDZ在120 min内的吸附降解率达到95.3%,是P25的1.8倍,降解速率为P25的3.8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构建模型解析了PNFC-Ti O2-NBs-CQDs的催化机理,其中CQDs在体系中具有拓宽光吸收领域及作为电子受体两方面作用,为纤维素/碳量子点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4)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改性剂制备得到氮掺杂的CQDs(NCQDs),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447 nm的蓝光。以NCQDs为还原剂,牛血清蛋白(BSA)为稳定剂制备得到了纳米银簇(AgNCs),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533 nm的绿光。基于AgNCs与半胱氨酸(Cys)之间存在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将NCQDs与AgNCs按质量比5:4复合制备得到了NCQDs/AgNCs纳米比率探针,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