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钙钛矿量子点
白色发光二极管
氨基锚定
稳定性
显色指数
摘要:
YAG:Ce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由于缺乏红光发射,导致其显色指数(CRI)低、相关色温(CCT)高,从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挑战。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量子点(MAPb X QDs,X=Cl、Br、I或它们的混合物)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可调谐发射颜色和简单合成工艺,已被公认为用于暖白光LED中有前途的红光发射元件。然而,有机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的环境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额外的保护工艺,这使得WLED的制造过程变得复杂。此外,纳米级QDs和微米级YAG:Ce粉末在硅胶中表现出不同的沉降行为,这也难以保证两种成分的均匀分布以及随后稳定的器件光学特性。在本研究中,通过采用锚定策略实现了在YAG:Ce荧光粉表面原位生成具有增强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红光MAPb BrIQDs,同时QDs和YAG:Ce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也避免了硅胶中荧光粉和QDs分布不均。本文首先研究了YAG:Ce荧光粉的表面修饰;接着通过非均匀形核方式在YAG:Ce的表面原位生成了MAPb BrI QDs,形成了钙钛矿量子点/荧光粉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能与稳定性;最后将合成的QDs@A-YAG复合材料与蓝色芯片结合制备了WLED器件,研究了在YAG:Ce表面QDs的浓度对WLED器件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YAG:Ce荧光粉表面进行修饰,包括YAG:Ce荧光粉的表面氨基功能化和表面二氧化硅球包覆。研究发现成功对YAG:Ce荧光粉氨基功能化之后,荧光粉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与氨基功能化之前均无明显差异,表明氨基功能化对YAG:Ce荧光粉的光学性能是没有影响的;通过SEM观察到YAG:Ce荧光粉表面二氧化硅包覆是成功的,经Si O包覆后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峰位无变化,强度较包覆前降低了5%,包覆前后的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几乎都是相同的。这也表明了二氧化硅包覆对YAG:Ce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是很小的。(2)通过非均匀形核的方式,在氨基功能化的YAG:Ce荧光粉(A-YAG)的表面原位生成了钙钛矿量子点。TEM发现原位生成的大多数QDs的直径在15-20nm范围内,呈半球形或球形的形貌均匀分散在A-YAG表面上,在405 nm的激发下,QDs@A-YAG复合材料实现了黄光和红光的同时发射,同时复合材料的量子产率随着QDs浓度的降低从46.5%增加到54.8%;另外QDs@A-YAG复合材料具有比A-YAG更短的PL寿命,这也证实了复合材料中从A-YAG到QDs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同样,通过非均匀形核的方式,在二氧化硅球包覆的YAG:Ce荧光粉(S-YAG)的表面原位生成了钙钛矿量子点。在405 nm的激发下,QDs@S-YAG复合材料也实现了黄光和红光的同时发射。(3)研究了原位合成的QDs@A-YAG复合材料与机械混合得到的QDs-YAG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相比于QDs-YAG,QDs@A-YAG中大多数QDs锚定在A-YAG的表面上,QDs的团聚和再生长过程受到抑制,提高了其稳定性。具体表现为QDs-YAG中QDs的相对PL强度在照射20小时后急剧下降至初始值的20%以下。相比之下,QDs@A-YAG中的QDs在20小时后表现出72%的PL强度保持率,这也有力地支持了氨基可以稳定QDs并进一步防止它们在光照下聚集。对于QDs@A-YAG,QDs的发射峰从40℃到80℃蓝移了约15 nm左右,这种蓝移可归因于物理吸附在A-YAG上发育不好的QDs晶粒的热诱导生长,从而避免了锚定在A-YAG表面完全生长的QDs的聚集,相反,对于QDs-YAG,QDs的发射峰从40℃到80℃红移约5 nm,一般来说,QDs颗粒在高温下容易聚集,导致PL峰波长红移。最后也研究了原位合成的QDs@S-YAG复合材料的光稳定性,40小时后QDs@S-YAG的光谱和YAG的几乎一致,量子点对应峰强的降低可能是Si O与QDs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QDs容易发生光猝灭现象。最终将QDs@A-YAG用于白光LED的制备中。其制备的白光LED器件的CRI从YAG基LED器件的78增加到92,CCT相应从5899 K降低到4755 K,并且在工作电流持续增大时器件性能也表现出出色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