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费米子材料
量子临界点
铁基超导体
多极矩序
隐藏序
摘要:
关于量子临界相变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量子相变广泛存在于重费米子化合物,铁基超导体,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中。其中重费米子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蕴含丰富的性质如非费米液体行为、非常规超导、隐藏序、多极矩序等,且各种基态的特征能量尺度很低,是研究量子临界现象最为理想的材料之一。在铁基超导体Ba122体系中也发现了量子临界现象,对于该体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量子临界涨落与超导之间的关联。目前关于重费米子体系中的量子临界图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朗道费米液体理论的巡游磁性的量子临界图像,这种量子临界点被称为常规的自旋密度波型(SDW)的量子临界点。另一种是非常规的近藤破坏型量子临界图像,它跳出了朗道费米液体理论的框架,其临界现象不能用序参量的涨落来描述,而符合局域量子相变理论的描述。从实验上来说,寻找更多具有量子临界点的材料并对其量子临界现象进行研究对于发展和完善量子相变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几种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量子临界现象和磁性质展开。本论文将介绍我们采用中子散射技术以及单轴压力技术对于重费米子材料Nd Fe2Ga8,Ce Co2Ga8,URu2Si2以及等价掺杂的一种Ba122体系Ba(Fe1-Cr)2(As1-P)2的量子临界现象以及磁性质的研究结果。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中子粉末和单晶衍射实验研究了一种1-2-8体系的重费米子材料Nd Fe2Ga8的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的磁相变。关于Nd Fe2Ga8的比热,电阻,磁化等的输运结果显示该材料中存在两个磁相变,且具有符合三维SDW型的量子临界行为。我们解析得出Nd Fe2Ga8的基态磁结构为面内铁磁而面间反铁磁型。随着温度的上升,低温的公度反铁磁峰旁会出现非公度的反铁磁峰。我们对磁峰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格林艾森常数的测量结果推测该材料中可能存在多极矩序,这种多极矩序可能正是该体系内非公度磁峰的来源。2.利用中子散射研究了另一种1-2-8体系的重费米子材料Ce Co2Ga8的磁激发和量子临界标度行为。输运测量、SR等实验结果均表明该体系在常压下就可能很靠近一个量子临界点,且处于非磁性的一边。我们用非弹性中子散射测量了Ce Co2Ga8的磁激发谱,发现其在方向存在非公度的反铁磁激发,并且动态磁化率存在/的标度行为,暗示在该材料中确实存在非常规的量子临界点。此外Ce Co2Ga8的自旋激发强度随着动量转移矢量||的增大而增强的行为,与根据磁形状因子计算得到的偶极矩的散射强度随||的变化完全不符。对比Ce Co2Ga8与Nd Fe2Ga8,可以发现这两种材料在晶体结构和磁激发的位置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推测该材料中也可能存在类似Nd Fe2Ga8中的多极矩序涨落。3.研究了Ba(Fe1-yCry)2(As1-xPx)2中的向列相量子临界点。Ba Fe2(As1-xPx)2中存在反铁磁和向列相的量子临界点,当Cr掺杂为3%时超导完全被压制,此时向列相量子临界点消失而反铁磁量子临界点仍然存在并且向着P掺杂量更多的方向移动。为了研究向列相量子临界点的消失是否与超导的消失有关,我们对1.5%Cr掺杂的样品的弹性电阻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向列涨落最强的位置确实会随着Cr掺杂的增加而逐渐向更多P掺杂的方向偏移,但是向列涨落强度会随着Cr掺杂的增多而逐渐减弱,直至Cr的掺杂量达到3%时向列相量子临界点随着超导的消失而被彻底取消。4.研究了Fe掺杂量=0和0.2的URu2x-FexSi2体系的电阻对于压强的响应。这两种样品分别处于隐藏序和大磁矩反铁磁序相(LMAFM)。URu2Si2中隐藏序的序参量是困扰人们许久的一个问题。之前有研究认为该材料中的隐藏序与向列相相关,但是后续有研究证实并不存在对称性破缺,且一直被认为与向列相相关的居里外斯行为来自体压效应而非对称性破缺,所以向列相在隐藏序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仍旧值得深入研究。我们通过对母体的URu2Si2以及URu1.8Fe0.2Si2施加单轴压力来测量其电阻对于压强的响应,发现其弹性电阻在进入隐藏序时会存在一个面内的各向异性,而在进入LMAFM相时各向异性消失,对于所谓的向列相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我们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因此,URu2Si2进入隐藏序时弹性电阻的面内各向异性是在单轴压强下才有的特性,并不需要自发地破缺旋转对称性,同时即便向列涨落存在,其和隐藏序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