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笼目晶格
电荷密度波
金属绝缘体转变
磁性
高压测量
摘要:
自石墨烯发现,二维材料因其新奇的物理现象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笼目材料和过渡族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体系。笼目(Kagome)晶格指的是共顶点连接的准二维三角格子。根据紧束缚模型计算结果可知,笼目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包含平带、狄拉克点以及范霍夫奇点等特征,在适当的电子填充下可能呈现诸如电荷序、密度波序、超导电性等新奇电子有序态和物理性质。同时,以Mo S2为代表的TMDs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特殊的能带结构,具有诸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和优秀的机械性能,成为研究诸多前沿科学问题的优秀材料载体,在电子器件与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二维量子材料为研究各种丰富的物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平台,同时,设计合成新型二维量子材料并调控发现新奇物性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本论文紧密围绕新型笼目材料和TMDs的合成和物性调控开展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利用助熔剂法生长了系列稀土钒基笼目金属RV6Sn6(R=Tb-Tm)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磁化率、电阻率和比热等测量手段,详细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电输运、磁性和热学等性质。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包含非磁性的钒原子构成的笼目结构子晶格和磁性的稀土离子构成的三角子晶格。详细的磁性研究结果表明,RV6Sn6(R=Tb、Dy和Ho)分别在TN=4.4 K、3 K和2.5 K出现磁有序,而RV6Sn6(R=Er、Tm)直到0.4 K都没有形成长程磁有序。此外,由于稀土离子具有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RV6Sn6中不同的稀土离子呈现出迥异的磁各向异性:Tb V6Sn6中Tb3+局域磁矩倾向于沿c轴排列,表现出强烈的Ising各向异性;而Tm V6Sn6和Er V6Sn6在低温下的局域磁矩倾向于排列在ab平面内;Ho V6Sn6和Dy V6Sn6样品则表现出较为各向同性的行为。详细的电输运结果表明,RV6Sn6化合物都表现出多带的输运行为,但直到0.4 K的低温均没有出现超导电性或电荷密度波转变。
(2)不同于上述稀土笼目金属,Sc V6Sn6是目前发现的RV6Sn6家族成员中唯一具有电荷密度波(CDW)转变的化合物。通过测试Sc V6Sn6单晶在不同静水压下的电阻率,详细地跟踪电阻率在CDW处的特征变化,发现其CDW转变温度随压力的提高逐渐向低温移动,在大约2 GPa时CDW在电阻的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并在约2.4 GPa时被完全抑制。然而,与AV3Sb5体系不同,Sc V6Sn6无论是CDW被完全抑制的临界压力2.35 GPa附近,还是直到11 GPa的压力区间,其在实验测量的低温下电阻均没有出现超导电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钒基笼目金属体系可以呈现迥异的CDW特征以及不同的高压调控规律,通过系统的对比研究可以给出更加深入的认识。此外,我们还针对该体系中少见的重费米子材料Yb V6Sn6开展了高压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可以逐渐抑制其Kondo效应,逐步提高磁有序温度,但其压力效应在0-2 GPa低压区比较明显,而2 GPa以上的高压区并不明显。最后,通过对比加压前后磁有序附近电阻行为的变化,表明其磁基态可能发生了改变。
(3)利用助熔法合成了笼目结构材料K2Ni3S4,通过常压物性表征确认其为抗磁性的绝缘体;然后,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高压下电阻和拉曼光谱测量以及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其电输运行为在压力下展现出丰富的演化过程。随着压力增加,其电阻迅速减小,在15-30 GPa的压力范围内,低温出现电阻下掉行为,由于该下掉可以被磁场逐渐抑制,意味着可能出现超导转变;在50-66 GPa的压力范围内,K2Ni3S4被完全金属化。常压下的Ni2+是低自旋的d8电子构型,四面体的晶体场环境使得K2Ni3S4中Ni最高能量的dxy为空轨道,其能隙很大,因此K2Ni3S4为绝缘体,能带计算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Raman光谱的结果表明,K2Ni3S4在12 GPa和30 GPa附近可能存在结构畸变,分别对应绝缘行为的结束和低温电阻下掉行为的结束压力。计算结果显示,压力压缩晶格,Ni离子在c轴方向上间距减小,因此在层间Ni离子之间很有可能发生轨道重叠,或通过S的p轨道实现电子转移,使得K2Ni3S4出现高压诱导的金属化。
(4)利用化学气相输运法制备了一个新型的层状结构单晶材料1T-Fe1/3Ta Se2,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磁性、电输运、比热等测试手段详细表征了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具有1T相结构,即Fe原子插入了1T-Ta Se2,并且Fe原子与相邻两层的Se原子成键,其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样品层间距缩短。出乎意料的是,该样品是一个磁转变温度高达350 K的反铁磁体,低温8 K以下存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