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量子点
抗病毒药物
高灵敏检测
流感病毒
液态芯片
摘要:
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是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每年因流感病毒感染导致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影响社会发展。疫苗接种是目前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首选方法,但疫苗只能用于预防性应用。此外,因流感病毒抗原漂移产生的快速变异限制了疫苗的时效性而且存在生产周期长,易产生过敏反应等问题。在病毒快速进化和开发合适疫苗之间的漫长时期内,迫切需要抗病毒药物。目前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M2离子通道抑制剂、NA抑制剂以及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尽管这些药物在临床具有相当大的抗病毒能力,但近年来关于流感病毒耐药变异的报告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长期使用M2离子通道抑制剂或NA抑制剂会表现出神经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广谱抗流感病毒药物。除了抗病毒药物以外,在疫情爆发初期,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令人兴奋的是,得益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纳米材料。其中,量子点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病毒早期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快速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和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在未来病毒大流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立足于量子点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并利用合成的量子点纳米材料开发高灵敏的诊断方法及广谱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未来疾病的检测和新型抗病毒纳米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全文具体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量子点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在流感病毒高灵敏诊断中的应用以聚苯乙烯纳米球为模板,通过简单的聚电解质介导的表面改性实现将QD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在聚苯乙烯纳米球表面,然后通过层层包埋的策略将二氧化硅包覆在其表面,既保证了QDs在各种缓冲液中荧光的稳定性又实现了纳米球的生物相容性。合成的高荧光量子产率、尺寸均一的荧光量子点纳米球可作为新型荧光信号输出材料。同时制备了磁性微球作为反应载体,以避免反复的离心操作,进一步简化实验流程,进而设计了对流感病毒具有特异性识别的高灵敏荧光免疫分析悬浮阵列芯片检测平台。相较于量子点,新合成的量子点纳米球的荧光强度提高达14倍;与商业化时间分辨铕掺杂的荧光纳米球相比,抗猝灭性能更强。我们新型的悬浮阵列芯片平台检测限可达25 PFU/m L。该生物传感器特异性良好,与H1、H3等亚型流感病毒以及NDV,IBDV没有任何的交叉反应。2.基于甘草酸的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和机制研究首先,以中草药甘草中提取的三萜皂苷化合物甘草酸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干热裂解法合成了基于甘草酸的碳量子点(GA-CDs)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甘草酸经脱水、缩合、碳化及表面钝化以后所形成纳米粒子分散性良好,尺寸均一,平均尺寸为4.2 nm。相较于原料甘草酸,GA-CDs表现出显著提高的水溶性及抗病毒活性并且抗病毒活性和水溶性与反应温度有密切关系。在最优的反应温度下,20μg/m L的GA-CDs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增殖,而原药甘草酸即使在200μg/m L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抗病毒效果。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GA-CDs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内化、基因组的复制以及NA酶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可以显著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最后,体内实验结果同时证明经碳化形成的GA-CDs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体重丢失、肺部病毒滴度及病理损伤,提高存活率,而在相同的浓度下,原药甘草酸没有任何的抗病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