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胺基功能化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对称型超级电容器
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
摘要: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混合动力汽车、电信通讯、军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高的功率密度,但是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其应用,因此开发出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且使用寿命长的超级电容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小尺寸组装优势、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高的化学稳定性和丰富的官能团等特性,可以作为高活性物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本文中我们采用一种新颖的自下而上碱催化水相分子融合法,制备出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导电性和水溶性好的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其表面带有大量的氧化还原活性位。我们将真空退火处理后具有高导电性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三维导电基底,采用电泳沉积技术,将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到二氧化钛纳米管上,制备出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好的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超级电容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利用碱催化水相分子融合法分别制备羟基化石墨烯量子点和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两种石墨烯量子点,通过TEM、Raman、IR等对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表征。采用电泳沉积技术,分别将两种石墨量子点沉积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上,在三电极体系下测试它们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比较其电容性能,我们选择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高活性物质进行研究。进一步优化了制备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实验条件,改变电泳沉积条件以及退火温度,选择3 V为最佳的沉积电压,150℃温度3 h为最优退火条件。2.组装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电容性能研究。通过对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材料进行SEM、EDS、XPS等测试分析,说明已经成功将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到二氧化钛纳米管上。将制备的电极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分别使用1 M H2SO4溶液和H3PO4-PVA凝胶电解质,研究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在1 M H2SO4溶液体系下,负载时间为1 h制备的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在0.5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595 F/g,超过石墨烯的理论容量550 F/g,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21.8 Wh/kg,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工作电压2 V的红色LED灯和工作电压3 V的绿色LED灯点亮。同时在10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该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保留率达到90%。同时,研究实验发现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高的面容量,在0.2 m A/cm2电流密度下,负载时间为3 h的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组装的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面容量高达194.4 m F/cm2,能量密度可达23.7μWh/cm2。在H3PO4-PVA固态凝胶电解质体系下,负载量子点1 h的复合电极在0.2 A/g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可达332.5 F/g,该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11.5 Wh/kg。3.组装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通过增大电压窗口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选择负载时间为1 h的胺基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为正极,三维多孔结构的石墨烯水凝胶作为负极,组装成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解质分别使用1 M H2SO4溶液和H3PO4-PVA凝胶电解质,研究两种体系下该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在1 M H2SO4溶液体系下,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窗口扩大为1.2 V,在0.5 A/g电流密度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为298.7 F/g,其能量密度59.7Wh/Kg;在H3PO4-PVA固态凝胶电解质体系下,非对称型电容器的工作电压窗口为1.6 V,在0.5 A/g电流密度下,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为102.4 F/g,其能量密度达到36.5 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