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晶体结构
修饰电极
量子化学计算
有机配体
摘要:
距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定义的首次提出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美国Yaghi课题组合成出具有稳定孔道结构的MOFs材料,这一领域才得以成为诸多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通过更换不同的有机配体与溶剂,可以获得不同结构的孔道MOFs材料。\n 本文以1,2,4,5-苯四甲酸(H4BETA)、吡啶-2,5-二甲酸(2,5-bipy)、噻吩-2,5-二甲酸(2,5-tdc)与1,2,3,4-丁烷四羧酸(H4BTCA)及2种辅助配体1,10-邻菲罗啉(1,10-phen)、4,4’-联吡啶(4,4-pydc)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11个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P L)和热重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对这11个MOFs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中的一种 Zn-MOF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用以检测抗坏血酸含量。最后,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佐证[Co5(BETA)2(OH)2(H2O)2]?10H2O(1)、[Zn(pydc)(tdc)]n(8)和[Mn2(BTCA)(H2O)3]?H2O(10)的配位模式。具体研究成果如下:\n (1)以苯羧酸、吡啶羧酸、噻吩羧酸和丁烷羧酸为主配体成功合成8个具有3D结构,2个2D结构,1个1D结构的MOFs。其中,化合物7、8由单核金属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沿 a轴方向具有一维孔道结构,其中最大孔径可以达到1.062×1.068nm2,研究了目标产物的谱学性质。\n (2)选用孔道尺寸最大的[Zn(pydc)(tdc)]n(8)作为修饰电极的原料,成功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通过优化扫速及电解质溶液pH值,确定pH=5,扫速0.1V/s为检测抗坏血酸的最优条件。Zn-MOFs/GC检测Vc的工作曲线线性方程为I=-1037.07C+0.01765,相关系数r为0.996,检出限为6.7×10-6mol/L。\n (3)选取 B3LYP/LANL2DZ基组分别模拟配体 H4BETA、2,5-tdc、H4BTCA的分子结构和化合物1、8、10的晶体结构,通过前线轨道、电荷分布及结构优化佐证其配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