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量子点
稀土荧光材料
荧光防伪
双模式发光
上转换发光
摘要:
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盗版侵权,制作虚假信息的行为层出不穷,造成了消费者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荧光防伪技术作为市场上最常见的防伪技术之一,由于其操作方便,直观,防伪系数高等原因,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传统的荧光防伪材料发光模式单一,容易遭受不法者的伪造,制约了荧光防伪的实际应用。本文基于信息安全领域对荧光防伪材料性能的需求,就现阶段荧光防伪技术实际应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稀土荧光材料和碳量子点进行复合,通过实现复合材料发光颜色可调控以及多模式发光,进一步提高荧光材料的安全级别,旨在为荧光防伪技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Ce3+离子与Eu3+,Tb3+离子之间的能量转换机理,以Ce3+离子为敏化剂,Eu3+和Tb3+稀土离子为活化剂,聚乙烯亚胺(PEI)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Na Gd F4:Ce,Eu,Tb纳米晶体,PEI的引入,使得所制备的纳米晶晶体表面富含有机官能团,为后续与碳量子点结合提供条件。利用能量转移效应实现了颜色可调的荧光发射。使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在254 nm和365 nm激发下具有双紫外光响应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利用静电自组装效应,采用物理混合法制备了新型环境友好型的水溶性Na Gd F4:Ce,Eu,Tb/碳量子点复合油墨,解决了目前大多荧光油墨要以有极溶剂为载体的问题。通过调节两者的混合比例,在数秒内实现了颜色可调的发光,并获得了色坐标为(0.32,0.32)的白光发射。设计防伪图案,利用稀土纳米晶和碳点纳米复合材料获得了明显的双模式发光防伪现象。
2.首先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一系列YVO4:Eu3+纳米晶,基于上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了使碳量子点与YVO4:Eu3+纳米晶复合后实现固态发光,选择在YVO4:Eu3+纳米晶表面包覆一层SiO2外壳并利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在外壳修饰上NH2基团,使CDs可以通过酰胺键与SiO2纳米颗粒成功结合,制备出YVO4:Eu3+@SiO2@CDs复合材料,解决了碳量子点固态猝灭的问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材料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表明,YVO4在包覆SiO2前呈现葡萄干型,包覆后呈现尺寸为170 nm左右的球形,且与CDs复合后,形貌上基本没有变化。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表明,在254 nm紫外光激发下,YVO4:Eu3+@SiO2@CDs在616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在365 nm激发下,复合材料在455 nm处有强烈的蓝光发射,利用其双模式发光性能,设计出防伪二维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荧光防伪策略。
3.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LiYF4:Yb3+,Ho3+,Ce3+@CDs复合材料,简化了两者的复合过程,实现了碳量子点与LiYF4微米颗粒的复合,相较于上两章复合体系,本章丰富了光致发光的路径,实现了上下转换双通道发光模式,提高了防伪的保密性。对复合材料进行了TEM和HRTEM表征测试,发现材料呈现立方形,尺寸在1.3μm左右且在表面观察到CDs。Yb3+,Ho3+离子的掺入,使复合材料获得上转换发光的性能,另外,可以通过调节Ce3+掺杂的浓度,使得上转换发光颜色可以从绿色变化到红色。利用上/下转换的发光模式,设计制作出三叶草防伪图案,能分别在980 nm和365 nm激发下发出不同颜色光,展现出巨大的荧光防伪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