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射雕英雄传》
武侠文化
显化隐化
翻译方法
摘要: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一直以来深受海内外读者追捧。就其英译本而言,郝玉青翻译的《射雕英雄传》(第一册)引发了英语世界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对这一广受好评的英译本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更多武侠小说的翻译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个借鉴思路。翻译共性中的显化和隐化现象一经提出便大受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显化和隐化现象是真实存在的,通过研究译本中译者对显化和隐化现象的处理方式,有助深入了解译者的翻译过程。为研究《射雕英雄传》翻译的相关问题,本文在系统语言学的基础上参照胡开宝的分类建立了显化和隐化的分析框架。论文拟研究的问题如下:第一,显化和隐化的类型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分布的?第二,在《射雕英雄传》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什么翻译方法来实现显化和隐化?第三,《射雕英雄传》中的显化和隐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了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比源文本,本文对译文中所有不同类型的显化和隐化进行了标记和条目化。随后,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显化和隐化之间的差异,揭示了郝玉青是使用何种方法实现不同类型的显化和隐化的。最后,通过定性分析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显化和隐化的原因。研究发现,首先,译本中共出现显化1116例,隐化1227例。概念功能信息、人际功能信息以及语篇功能信息三大功能信息在显化以及隐化中的占比接近,均是概念功能信息占比最大,语篇功能信息次之,人际功能信息占比最小。概念信息功能中的文化隐化多于文化功能信息显化,而语篇功能信息中衔接显化远多于衔接隐化。此外,就人际功能信息而言,情绪信息显化远超情绪信息隐化。其次,在实现显化的方法方面,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主要通过增译、释译中的内涵明示、语用含义揭示、仿译以及改译等翻译方法实现,人际功能信息显化主要通过仿译、增译以及改译等方法实现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主要由仿译、增译以及内涵明示完成;有关隐化,概念功能信息隐化主要通过仿译、省译以及内涵明示等翻译方法实现,而人际功能信息隐化以及语篇功能信息隐化更多借助于仿译和改译来实现。最后,《射雕英雄传》(第一部)英译本中的显化隐化主要可以归结于五大原因:一,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的意识形态差异;二,中英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三,中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四,译者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五,译者在译前、译中以及译后对读者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