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武侠动画
武侠文化
非语言符号
文化传播
摘要:
随着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战略的逐步落地,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第四产业,而大众文化乃是其核心所在。武侠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大众文化,因其不羁洒脱的侠的观念、广阔深远的江湖体系、丰富生动的武术象征系统,生根、发育、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是民族精神在国际社会中的全面表达,也是动画人找到的创作突破口。武侠动画,将快意恩仇的东方武侠世界“趣味化”、“夸张化”、“娱乐化”。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地域文化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武侠动画片的内涵表达和文化传承,这就要求武侠动画,要自觉承担起跨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承的重任。立足于大众传播符号学视阈下,非语言符号,是指在表意传情的传播过程中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其在武侠动画创作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有力彰显武侠尚武文化中出神入化的打斗场景和精彩绝伦的格斗技击,使武侠动画在虚拟的时空构造和任意的参照体系下,能轻易表达出人类对于任何武术动作凌驾于现实极限上的想象;同时也使武侠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能突破语境屏障和文化差异的壁垒,传递出浩瀚精深的民族文化内蕴和社会价值观。本文依托于中国武侠文化大背景,运用符号学等理论,针对近十年以来国产武侠动画作品和部分以武侠叙事为题材的国外动画作品中成功案例,对其非语言符号应用规律进行总结研究。本文研究切入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立足于国际大环境,“全球化”日益成为当下归避不了的现实语境。包括武侠文化在内的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纳入到全球化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武侠动画也需树立新形象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二,反观武侠动画的母体武侠文化,武侠动画要让观者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跌宕中品味和解读,东方武侠世界中不畏强权、惩恶扬善等丰富的人文内涵。第三,着眼于武侠动画创作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从符号学角度对武侠动画创作中的视觉非语言符号和听觉非语言符号进行规律性总结,以期对未来武侠动画创作有所裨益。结合上述内容,本文通过对武侠动画创作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武侠动画的良性发展道路。首先,要在武侠动画创作中融入全球化创作视角,加强娱乐精神,增强可看性。其次,要着眼于国内动漫产业“泛娱乐化”的业界新态势,着力挖掘武侠动画“IP”,建立武侠动画品牌。最后,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武侠文化这一“中国名片”递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