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武侠文化
译介学
翻译
摘要:
金庸小说在华语圈外的不理想传播,有读者品味、出版商社和文化差异等外部因素的原因,但也与武侠小说的核心-武侠文化-这一对西方读者来说较为陌生的文化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译介有关。英语读者对中国武侠文化知之甚少,而武侠文化又恰好是构成金庸小说核心的部分,无法理解武侠这一观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读者便无从欣赏武侠小说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学类型。本研究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英文译本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中的武侠文化翻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资料调查、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武侠文化翻译进行系统性的爬梳。在“译介学理论”框架下,对“武功招式”、“人物及教派名称”、“武侠文化篇章”以及“传统文化负载语篇”这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其翻译选择和译文接受效果。研究得出以下3点结论:1)武侠小说尽管是一种类型文学,但其翻译仍应按照纯文学翻译的准则来实行,因为武侠小说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美感不亚于纯文学的标准,而且有理由认为其反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存在,值得被正视和认真审查;2)从翻译原则的角度来说,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的原则在武侠小说中也适用,甚至可以说不得不用。为了将武侠小说里具有独特风格的招式、人名、打斗场景活灵活现地传达到英语语言中去,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有所变通,而不能对其仅仅采取直译或意译这样的单个策略,而需有创造性地对原文进行改动,使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既符合目的语的语感,又创造出一种新的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形式,进而促进原文本和译本的译介;3)在译介层面,武侠小说的译介所需要的绝不仅是单个译者在语言层面的努力,更亟需武术从业者、跨文化交际人员的加入,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无法靠一本书的出版和宣传完成,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熟知武侠文化和其所代表的内涵,在译介时考虑到原文的意图、接受者的文化背景、特定词汇在某个文化中会激起的文化意象和联想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作用,才能在翻译时有选择地“创造性叛逆”,进而提升译本的接受程度和传播广度。本研究在“译介学”理论的指导下,整合分析了武侠小说中的武侠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效果,进而总结出译介过程中值得借鉴之处与不足之处,并从理论角度为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以期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