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刘惠宁情感剧
怀旧情结
空间消费
自我消费
消费异化
摘要:
在当代社会中,怀旧现象愈加明显,涉及到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怀旧题材的电视剧,悄然掀起了怀旧消费的风暴,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半路夫妻》、《我的父亲母亲》、《女人心事》、《请你原谅我》、《人间情缘》《相爱十年》等怀旧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观影欲望。怀旧电视剧究竟有何魅力?在消费语境中,它又是如何赢得观众的喜爱?它的文化价值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怀旧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怀旧现象本身的研究,很少将其拓展到电视剧领域来深入研究,对怀旧型导演创作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选取电视剧导演刘惠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对刘惠宁怀旧情感剧进行研究,从空间消费、符号消费、自我消费、消费认同、消费异化等消费主义理论的层面,来研究刘惠宁怀旧情感剧的创作原因,其情感剧中的怀旧空间体现和怀旧空间消费,怀旧情感剧的自我消费,电视媒介与消费欲求,怀旧情感剧的文化价值等问题。希望本文可以拓展怀旧研究的领域,弥补电视剧领域中对怀旧现象研究的不足,并通过“怀旧与消费”各层面的探讨与反思,对于怀旧电视剧今后的创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是对刘惠宁情感剧的概述,主要研究刘惠宁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及其情感剧中所体现的怀旧情结,并结合当前消费文化语境,运用消费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理论分析刘惠宁怀旧情感剧的创作原因。第三部分主要从消费主义的角度,运用空间消费等理论话语,结合具体文本,从怀旧式的故事、形象、主题、影调等方面对刘惠宁怀旧情感剧进行解读,并指出空间消费具有体验性和虚拟性。第四部分主要运用符号消费理论,从符号的自我显示、自我消费、符号差异、身份认同等角度进行研究,如观众通过刘惠宁怀旧情感剧中的符号消费来确认身份和实现自我,怀旧情感剧的消费满足了人们的欲求。第五部分是对刘惠宁怀旧情感剧的文化审视,主要从刘惠宁怀旧情感剧伦理价值的审美性,怀旧情结的现代性,文化消费的异化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全文进行归纳与总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刘惠宁创造了怀旧消费的空间与影像,而观众通过想象体验,复活了那个隐藏在刘惠宁情感剧中的怀旧情结,从而找到了精神的乐园,获得了愉悦感和安全感,满足了内心的欲求,因此会进一步增加对怀旧消费的内在需求。然而,刘惠宁怀旧情感剧所呈现的消费价值,是受社会和媒介控制的,并不是自由、自律的文化行为,媒介所提供给人们的也是一种虚假的幸福。但是刘惠宁怀旧情感剧的消费价值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异化消费,广大观众的集体沉默、对电视媒介采取的消极态度,这是观众自由选择的一种权利,对其进行救赎就显得毫无意义。总之,怀旧文化作为现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动力。对于消费异化的看法,我们完全可以放松心态,轻松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