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电解池
污水处理
能源回收
膜污染缓解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与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市政污水因含有大量的化学能(16.8 k J/L和17.8-28.7k J/g-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被认为是可再生水和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采用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水处理和能源回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甲烷的形式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有机负荷高、污泥产率低、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市政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采用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会造成处理效率低、污泥流失严重、难以为生长缓慢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有机物质,最终导致产甲烷效能严重受限。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通过引入膜组件,在保留传统厌氧技术优点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彻底分离,也避免了传统厌氧工艺中生物固体流失的问题;同时由于膜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截留能力,对难降解和有毒有害化合物也有更高的去除效果。然而常规的AnMBR在处理市政污水时,仍然会由于有机物浓度较低而出现甲烷气产率不足、溶解甲烷等问题。
本研究利用导电大孔径廉价碳布作为膜基底,在过滤过程中利用初期截留分离的微生物和污染物在膜基材上形成具有与微滤膜相当过滤效果的微生物动态膜,构建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AnDMBR).相较于传统膜材料,动态膜更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了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另外,利用碳布的导电性能,我们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引入到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将微生物动态膜作为MEC阴极,构建了阴极电活性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electroactive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AnEDMBR)。利用MEC能够通过促进底物降解、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p H值、加速电子转移等来促进CH4产生的特性来进一步提升AnDMBR系统中的产甲烷性能。此外,MEC最初被研究是由于它能够从废水中实现高效的生物制氢,并且阴极表面可以在施加电压的厌氧条件下通过还原反应原位析出氢气。由于其这一特性,从阴极析出的氢气气泡与反应器中由于抽吸力而移动的微生物之间会形成气液错流,可以天然得增加微生物与氢气之间的传质和接触效率,从而提高甲烷的产率和纯度并且丰富系统中的产甲烷途径。
此外,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eMBR)相比,AnMBR由于污泥浓度较高且曝气冲刷程度受限,膜污染问题也更为严峻,导致AnMBR运行成本较高,加之膜材料制作过程繁琐,AnMBR的进一步推广受到了限制。在本研究中利用膜分离过程在廉价大孔碳布上形成微生物动态膜,从而利用廉价的材料实现高质量的出水效果。相较于传统膜分离技术,这一技术展现出了膜通量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此外,微生物动态膜作为MEC阴极在原位产氢冲刷和静电斥力的双重作用下,动态膜的污染速率也可以显著降低。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MEC)与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AnDMBR)相耦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高效回收市政污水中能源的阴极电活性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electroactive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AnEDMBR)。系统分析了AnEDMBR处理市政污水时的污染物处理性能、产甲烷性能、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群落特征等;明晰了产甲烷过程的主要路径,揭示了AnEDMBR中甲烷产率提升的机理;针对膜污染问题,通过将动态膜作为MEC阴极控制膜污染,探究了其对缓解膜污染的效果,揭释了其实现长效作用的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了AnEDMBR处理市政污水的工艺特性,阐明了其中的微生物行为。与传统AnDMBR相比,AnEDMBR具有更高的COD去除率,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甲烷,在该系统中进水COD甲烷回收效率超过70%。厌氧消化的启动时间在AnEDMBR中显著缩短,且在稳定运行阶段能大幅提升生物质气产率(约为对照组1.42倍)。其中,甲烷气的产量(0.26 LCH4/g-COD)和含量(95%以上)均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对低有机强度污水中能源的回收效率。与传统AnDMBR相较,AnEDMBR中产甲烷相关酶活均显著提高;此外,在膜表面的泥饼层中,与嗜氢产甲烷过程相关的酶活在A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