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
足球
身体素质
足球技术
摘要:
目的:在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视角下,根据足球运动项目特征、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射门技术的需要,设计足球功能性训练,并进行实验干预研究,分析比较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足球训练的效果差异,从而探究功能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射门技术稳定性的影响,并为足球功能性训练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及依据。方法:以功能性训练为载体,根据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射门技术的特征,参考国内、外功能性训练的经验与内容,设计出符合足球运动员的功能性训练干预方案。主要采取实验法,本文选取了吉林大学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共计21名队员作为实验对象,将队员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本研究设计出的功能性训练干预方案进行为期9周,每周2次,每次30-45分钟的功能性训练;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的传统教学活动。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身体功能性评估(FMS)、专项身体素质测评以及射门技术测评三个测评部分,功能性动作评估包括:深蹲、前后分腿蹲、跨栏步、肩关节灵活性、躯干稳定性、主动直腿上举、旋转稳定性。专项身体素质评估包括:30米直线跑、掷界外球、立定跳远、Illinois灵敏跑、5×25米折返跑。射门技术稳定性指标包括:过杆射门、28米踢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实验前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组内比较,观察差异。结果:1、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射门技术稳定性和身体功能性。2、在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中,实验组身体功能、专项身体素质、射门技术稳定性上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深蹲、跨栏步、前后分腿蹲、肩关节灵活性、躯干稳定、旋转稳定、立定跳远、掷界外球、Illinois灵敏跑、5×25折返跑、过杆射门、28米踢准上;主动直腿上举、30米直线加速两项测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3、在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中,对照组身体功能性测试环节并无显著提高,在专项身体素质与射门技术稳定性测试中个别环节同样具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30米直线加速、立定跳远、掷界外球、5×25米折返跑、28米踢准上;在身体功能性评估、Illinois灵敏跑、过杆射门几项测试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4、在实验后测试中,身体功能性动作评估的平均成绩,实验组除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腿上举与实验组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五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专项身体素质测评中,实验组的Illinois灵敏跑成绩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30米直线加速跑的成绩要显著高于实验组,其余三项无显著性差异。在射门技术稳定性测评中,两组实验后的成绩仍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功能性训练相比于传统训练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功能性。2、功能性训练对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的提高是有效的,对速度素质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3、传统训练对速度素质的提高比功能性训练要有效,而功能性训练对灵敏素质的提高比传统训练有效。4、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射门技术稳定性,传统训练同样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踢准的能力,但对运射能力并无显著提高。关于功能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1、应增加功能性训练在足球训练中的比例。2、功能性训练对速度素质、技术水平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建议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足球的功能性训练计划,继续对足球运动的竞技特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针对不同位置、不同队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地训练计划。4、本研究因研究时间、精力与研究水平的有限,仅对足球运动员身体功能性、专项身体素质、射门技术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足球运动员的功能系统、心肺能力、传球能力等多方面指标还需要更多地研究来填补这份空白,为我国足球训练增添更加坚实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