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境理论
识字教学
案例分析
语境创设
摘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习作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很多教师对汉字的认识还停留在“笔画的叠加,部件的组合”层面,对识字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停留在识字数量和字形层面,导致学生快速机械地学习汉字,只知其形,不解其义。本文认为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某一汉字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知道它的确切意思,以及能否在各种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即理解和运用的层面。语言的意义须依赖于说话时的具体语境,同样,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字,其意义也须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体认汉字确切的、丰富的含义。此外,新课标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都提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以解决当前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不明显和识字能力不强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放在语境理论中探讨,提出相应的识字教学策略,以期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基于语境理论的识字教学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基本原则,论证了语境理论指导识字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辅以真实的识字课堂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评析,明确了教师在利用和创设识字语境中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识字教学策略。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语文识字教学所涉及的条件和关系,本文将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语境分为文本语境,教学情境语境,主体语境以及汉字学语境。具体来说,文本语境指书面语言的前后文和口语交际的前后语,教学情境语境主要包括识字教学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模式,主体语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习惯,所处时代文化等,汉字学语境包括汉字的形体以及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等。以此为理论框架,对一线识字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利用和创设识字语境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忽略文本语境,未全面利用教材中的语境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其次,教师未充分考虑主体语境,真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此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语境方面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式化,语境创设形式化等问题。最后,教师在讲解汉字时,存在编造字理和过多讲解字理的问题,未能创设有效的汉字学语境。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尝试从语境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全面解读,把握文本语境;师生对话,生成教学情境语境;引入生活,丰富主体语境;追本溯源,重现汉字学语境;迁移巩固,回归真实语境。希望可以使更多一线语文教师意识到语境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改进当前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