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低语境
立场表达
结果推测
对比分析
学术语篇写作
摘要:
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着不同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不同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非常重要。语境文化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跨文化交际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文化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1976年,爱德华·霍尔在他所著作的《超越文化》中首次提出高低语境的概念。在书中,霍尔(1976:79)指出,高语境的交际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有形的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被编码的、清晰的被传递的信息中”。而低语境的交际刚好相反,是“大量的信息蕴含在清晰的编码中”(ibid,70)。根据霍尔的研究,Gudykunst在1985年将中国视为典型的高语境国家,美国为低语境国家。高低语境理论的提出对于不同文化消除双方交际间障碍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化的进程逐渐突破了不同地域间的限制,高低语境正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之中。但是这种交融是否体现在学术写作的领域?不同文化背景学者的英语学术语篇表现出怎样的文化语境特征?这些问题值得研究,然而国内外很少发现运用高低语境理论对学术写作领域做出相应的研究。本研究以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为理论依据,经过筛选确定,分别以应用语言学领域中均以教学为主的两本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由中国大陆作者撰写的30篇学术论文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中由美国本族语作者撰写的3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小型语料库,以下列三个研究问题展开:(1)中美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表达立场态度时表现出什么语境文化特征?(2)中美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推测讨论结果时表现出什么语境文化特征?(3)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中美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表现出怎样的异同?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如下:首先,在立场态度方面,中美学者在立场态度表现方面表达出一致性,都是先使用中性词汇,其次是积极词汇,最后是批评词汇,均表现出和谐人际关系的高语境文化特征。虽然中国学者在转述动词使用频率上略逊色于美国学者,但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过,美国学者还展现了对前人研究的批判性评价和质疑的人际关系独立的低语境特征。其次,学术论文中最常用的推测表达方式是情态动词。研究可以发现,中美学者都倾向于采用严谨的语用策略。多使用低量值的情态动词,表现出低承诺,与读者的商讨性越强的低语境文化特征。不过,美国学者可以灵活的运用不同量值的情态动词表达学术思想,又可以适当表达出对推测结果的坚定程度,同时表达出高低语境文化的交叉。而少数中国学者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现出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位移的现象。从以上可以看出,受学术语言的规约和社会习俗的影响,高低语境文化在中美学术写作中呈现双向迁移的特征。英语学术论文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并不是两个不可交融的对立体,他们在不同程度的渗透于双方的文化中。本研究通过中美对比分析,对我国学术写作教学有些启示。第一,加强作者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有明确的立场意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立场来构建自己写作中的学术观点。第二,重视同一语类语篇的共有特征,探究不同语境文化的语言形式的规律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选择适合的恰当的词语表达学术思想。第三,培养学生高低语境双向迁移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