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橘子回归线》
语境理论
翻译方法
文化负载词
修辞手法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多。译介优秀文学作品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译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流传。《橘子回归线》是日裔美国作家山下凯伦的一部写实性小说,描写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七个不同肤色、种族、职业的美国移民生活,赞扬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为美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亚裔美国文学逐步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在这样的语境下,译者选择该小说进行翻译实践,以期提供一个可靠的译文,满足广大学者和普通民众等非英语学习者渴望了解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裔在移民美国后的生活状况的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本报告选取《橘子回归线》的第三章至第七章作为翻译材料,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语境要求,结合该小说的文本特点,通过系统的案例分析,探讨该小说的翻译方法。语境理论起源于语言学,主要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核心是文化语境。将该理论运用于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和修辞手法的小说文本翻译,译者需要联系具体情景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原文,在译文中重构文化语境,以求达到语义和风格上的近似等值。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文本内容,分析了文本语言风格特点。然后,介绍了语境理论以及其对此次翻译实践的适用性。接着,本文讲述了此次翻译实践的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与反思。最后,本文基于语境理论,从专有名词、习语等文化负载词和比喻、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翻译三个方面探讨了此次翻译实践采用的翻译方法。在专有名词方面,采用了音译,直译和直译加注,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义;关于习语和俚语的翻译,译者采用了意译法、替换法,使译文通俗易懂,为读者所接受。在句子的修辞手法方面,译者采用了增译法、明确表达法,重复法和调整语序法,实现结构、语义和风格上的近似对等,增强译文可读性。本次翻译实践表明,在该小说的翻译过程中,以语境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选择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