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用转向
非形式谬误
谬误分类
对话语境
论证型式
摘要:
谬误研究是逻辑学领域长盛不衰的课题,从标准谬误论到非形式谬误研究的兴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谬误研究者,尤其在逻辑实践转向之后,学者们对于非形式谬误的探究不断深入,道格拉斯·沃尔顿(Douglas Walto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本文选择以对话语境为切入点,以非形式谬误研究和谬误的语用论为理论基础,以沃尔顿是“如何通过对话语境把谬误变成合理的论证的”这一问题为核心,对沃尔顿基于对话语境的非形式谬误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探究,分析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理论的语用特征及其优势,并对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质疑给出回应和辩护。虽然沃尔顿的非形式谬误研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他将非形式谬误研究引向语用方向,符合逻辑与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给非形式谬误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交代,梳理清楚非形式谬误与形式谬误研究之间的区别,立足语用转向的基础,采用现代逻辑分析工具,对论证中对话语境等诸多非形式因素对谬误成因的影响进行探究,回答沃尔顿为什么选用语用角度,尤其是对话语境对非形式谬误进行研究这一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沃尔顿如何诉诸对话语境对非形式谬误进行研究,并对其研究成果及价值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研究中对谬误与对话语境之间联系的论述,分析谬误与对话语境之间的联系,对谬误识别的程序、标准,以及分析过程中使用的逻辑工具进行研究,从理论基础和工具上对对话语境在谬误分析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争议已久的谬误分类方法进行对比,了解沃尔顿分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最后列举三种最具对话语境特征的非形式谬误进行分析。通过对诉诸人身攻击、诉诸无知、诉诸武力这三种非形式谬误的论述以及案例分析,总结诉诸对话语境研究非形式谬误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对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研究的优缺点进行评析,包括其备受认可的创新之处。重点是探究其备受争议的一些问题及其质疑,如谬误分类方法的合理性问题、对话类型和论证型式作为非形式谬误研究基础的合法性问题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沃尔顿和其他学者分别给出的回应,做出笔者自己的辩护,从而将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研究中的进度、不足及优势呈现出来。总之,本文包括理论基础、具体理论与案例分析、优劣势分析及辩护三个模块,创新点在于采取对话语境这个全新的视角对沃尔顿非形式谬误理论进行研究,从更微观的语用层面审视论证中非形式谬误产生的原因,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质疑给予回应。逻辑学界对于非形式谬误的研究方兴未艾,尚未解决的争端也此起彼伏,尽管沃尔顿给出了详尽的谬误研究理论,但仍然不乏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语用方向的非形式谬误研究,作为逻辑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典范,仍是一片亟待探索的潜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