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听力理解
关联理论
听力教学
摘要: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语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关于听力基本技能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辨别语音,领会意思,听懂关键信息,听懂并执行指示语,听懂大意和主题,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预测,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评价所听内容,听懂语段的深层意义。课程标准强调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综合理解能力”、“理解隐含信息的能力”、“推断能力”、“推测能力”(郑厚尧,李祖明2002:33)。本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图示理论等角度来解释听力理解的本质。尽管各种研究都有其意义所在,但对听力理解过程的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提出了关联理论,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交际的总原则。自从该理论提出以来,已被广泛而成功地用来解释修辞、翻译、语法、语篇、文学、大众传播等领域的众多现象。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听力教学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用来指导大学听力教学的居多,用于指导中学听力教学的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关联理论中的推理与语境来指导高中的课堂听力教学,以期提高课堂听力教学的效率,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听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听力理解本质的文献综述。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地对听力本质进行研究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人们已经从心理学,语用学,图示理论,二语习得理论,语义学,语篇分析理论,以及认知科学的角度对听力理解的本质进行解释。本文主要从心理学和图示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听力理解的本质。接下来分析听力教学的现状,先说听力在交际教学和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目前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听听力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教师很少向学生传授,但是听力却会在各种形式的测试中出现;日常的听力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只是放录音,学生做题,然后教师对答案;而对于听力教学所用的听力材料内容也较为单调、陈旧。教师拥有很多录音带,而很少有多媒体等的听力材料。要真正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大的转变,最主要的是教师要进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