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境理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韩译
韩国语汉字词
摘要:
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韩翻译中,韩国语汉字词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关于汉字词的研究却始终走不出平面对比和缺少系统理论支撑的固有藩篱。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韩译本为研究范例,在语境理论视域下,对韩国语汉字词在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以融合的语境观丰富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韩译研究语境化的视角,在宏观层面秉持语境化的翻译观,在微观层面提出优化中央文献韩译汉字词的翻译策略及技巧,为韩国语汉字词研究提供可观察、可描述、可分析的语境分析模式,提升中央文献韩译本在译入语中的传播效果。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首先是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截至目前中韩两国汉字词的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梳理,对关于汉字词研究的特点、集中领域、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采用质性研究法确定本研究的对象为双音节汉字名动词、新造汉字词和四字格构式汉字词三类重点词汇。再次,采用比较研究法对言内语境中的三类重点词汇在形态结构、语法功能和语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言内语境对三类词汇产生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演绎归纳法分别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视角,对三类词汇在句子、段落及篇章中的实例进行考察,演绎分析语境与汉字词之间的关系,总结特点及规律,归纳总结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韩译汉字词宜建立语境化的翻译观,优化汉字词翻译规范,促进语境融合。
本研究的结论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语境与韩国语汉字词的关系。在中韩两种语言的翻译转换过程中,双音节汉字名动词是特殊且活跃的存在,是建构言内语境的主要词汇;新造汉字词和四字格构式汉字词是建构言外语境的主要词汇,但在转换过程中,由于“半译”而形成“语义网络空缺”,导致了在译入语语境中产生“情景语境空缺”和“文化语境空缺”。二是中韩翻译语境的社会时空距离是导致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建构存在困难的根本原因。三是词汇具有的“中国特色”程度可作为判定该词汇与语境依赖程度的一条标准,即词汇的“中国特色”程度越低,在译入语中对译入语语境的依赖程度越小;反之,则越大。四是秉持语境化的翻译观,站在语境转换的立场“求似化异”。针对具有不同语境功能和特征的汉字词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优化汉字词翻译规范。五是从“语境空缺”到实现“语境共鸣”,需要在译入语中不断建构与原语相似的语境,使译入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似的“语境共鸣”。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视角和思路的创新。研究对象创新表现在聚焦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韩译本中语境和汉字词的关系,探讨宏观和微观语境视域下建立语境化的翻译观,优化微观层面的汉字词翻译规范,为提升中央文献韩译整体水平贡献力量。研究视角创新表现在在语境视域下,聚焦韩译本中的汉字词,运用语境分析模式对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三类词汇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为中央文献韩译研究拓宽新的视野。研究思路创新表现在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思路,有机融合语境理论、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等,在一体化的理论关切中对语境和汉字词的关系做系统性的考察,为今后中央文献韩译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