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称谓语
厄杰顿
芮效卫
翻译
对比分析
摘要:
《金瓶梅词话》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金瓶梅》中下自黎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的称谓语,不但数量丰富,而且感情色彩鲜明,把当时的明代市井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汉语称谓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着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因为论文篇幅有限,本文选取《金瓶梅词话》中前三十章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对其中形形色色的称谓语进行深入而穷尽的分析,按照礼貌程度分为尊称、谦称、昵称、谐称、傲称、蔑称和詈称七种类型,然后以语境理论为依托,从韩礼德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出发,对《金瓶梅》两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在语义表达和语言效果传递方面作对比分析,探讨厄杰顿、芮效卫两译者在称谓语翻译中对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差异。研究发现:厄杰顿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或简洁流畅,或省略不译,或多以人称代词代替,译者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使得译文符合西方人称谓的习惯,但是表述过于笼统,难以明确区分人物身份及关系;相反,芮效卫译文则旨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语称谓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效果,表现出对异化策略的偏好,译文无论从语义表达上还是语言功能上均做到了忠实而等效的翻译。对《金瓶梅》两英译本中称谓语翻译的对比研究,既可以为译者在中国典籍中称谓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