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作时间
中医证型
子午流注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通过调查慢性荨麻疹患病人群证候特点及发作时间规律,旨在探讨该患病人群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研究慢性荨麻疹发作时间与证型之间内在关联,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1.采取问卷式,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3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调查。2.收集慢性荨麻疹一般情况与发作情况,根据症状、舌脉象、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诊断证型。3.上述调查结果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确定数据无误后保存,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性别、年龄:共收集有效问卷300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81例,男女比例为1:1.52;发病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年龄为65岁,26-45岁有197例(65.7%),46-55岁有37例(12.3%),56-65岁有66例(22%)。(2)病程、季节:病程最长32年,最短2个月,发病季节中春季占21.7%,夏季占24.5%,秋季占23.4%,冬季占29.3%。(3)生活质量、压力:受到影响程度以影响小(45.3%)占比最高,其次是影响中等(41%),生活压力以压力一般(53.7%)为主;(4)睡眠情况:睡眠异常者占52%,包括失眠(19.7%)、多梦者(14%)、易醒(9%)、其他(6.0%)。2.发作情况(1)过敏史、过敏源:有28%的患者曾经患有过敏性疾病,有61人检查过过敏源;(2)好发部位:躯干(26.7%)占比最高,其次四肢(23.6%)、躯干(26.7%)、双手足(8.5%)、头面(5.7%);(3)瘙痒持续时间、瘙痒程度:58.3%的人瘙痒持续时间会大于2小时,26-35岁中度瘙痒居多,56-65岁以重度瘙痒为主;(4)伴随症状:50.4%的人没有伴随症状,其次灼热(13.6%)、乏力(11.0%)、腹痛腹泻(8%)、出汗(6.5%)、恶心呕吐(5.6%)、呼吸困难(3.3%)、疼痛(1.5%);(5)风团形态、日发作次数:主要多见红色大片风团,61%的患者每日发作一次;(6)诱发/加重因素:有27.9%人无诱发因素,有诱发因素中遇寒、遇热(61.8%)占比最高,其次是精神因素(2.8%)、食物(3.3%)、动植物(1.7%)、其他因素(1.7%)、药物(0.6%)、物理因素(0.3%);(7)发作时间:在19-21点频数最高,其次是3-5点、15-17点。3.中医证型与发作时间四个证型中患者人数,风热犯表证>血虚风燥证>胃肠湿热证>风寒束表证,中医证型与发作时间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风寒束表证患者、风热犯表证患者在3-5点、15-17点易发作,胃肠湿热证患者在7-9点、15-17点易发作,血虚风燥证患者在17-23点易发作。结论:1.慢性荨麻疹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节律。2.本次研究的相关因素(1)一般情况慢性荨麻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一年四季皆可发病,病程长短不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2)发作情况大多数患者荨麻疹每天发作一次,好发于躯干、四肢,大多数慢性荨麻疹发作没有伴随症状,在夜间戌时(19-21点)、寅时(3-5点)、申时(15-17点)易发作。3.中医证型与发作时间中医证型中风热犯表证和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最多,风寒束表证患者、风热犯表证患者皮疹均多在寅时、申时易发作,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胃肠湿热证患者在辰时、申时易发作,与脾关系最为密切;血虚风燥证患者在酉时、戌时、亥时易发作,与肾、心包关系最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