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子午流注纳甲法
痛泻要方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64例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每组32例。方案:治疗组根据徐氏子午流注纳甲法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开穴,配合针刺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肝俞、太冲治疗,并予以口服痛泻要方煎剂(陈皮4.5g、白术9g、白芍6g、防风3g),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煎药。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取巳时9:00-11:00脾经值日时口服中药汤剂200ml。中药汤剂每日服药一次,针刺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患者口服曲美布汀片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服用方法:一次1片,一日3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服用方法:一次2粒,一日3次;连续4周持续服药。分别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腹泻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并对治疗前后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以评估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临床疗效。
结果:
(1)基线情况:共纳入64例有效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4例脱落,最终60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腹痛和腹泻应答率:研究结束时,治疗组腹痛和腹泻的应答率分别为80.00%和76.67%,均高于西药组(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3)总体疗效:针对总体疗效,治疗前IBS-SSS各项积分在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足以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然而,在治疗后,IBS-SSS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和西药组中分别为93.33%和70.00%,经过秩和检验后,发现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患者相似程度较高。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这表明中药汤剂治疗和西药对IBS-SSS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均具有显著疗效。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IBS-SSS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治疗组的患者在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程度、大便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等5个维度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有显著差异。
(4)安全性分析: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中仅1例出现不能耐受针灸的情况,西药组则出现1例便秘,但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无出现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痛泻要方作为治疗手段,可有效减轻脾虚肝郁证型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及肠道不适等相关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的安全性具有较高保障,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