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子午流注
恒温灸
腹腔镜胃肠术后
胃肠功能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子午流注恒温灸促进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观察该疗法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早日康复等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件号:Y2017-072-01。本项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5月到2017年8月收住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外二科)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81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恒温灸干预,干预方法:患者接受手术后首日初次给予艾灸干预措施,若是某些研究对象在当天凌晨至早上八点之间接受的手术,只要患者麻醉恢复、神智清晰,当日亦予可予艾灸治疗,艾灸时间在辰时和巳时(即早上7点-11点),艾灸穴位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和合谷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标准进行穴位定位),每穴施灸约15-20min,每天一次,直至患者经肛门排气排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本研究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平P<0.05;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同时满足两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及方差齐这两个要求者,则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有序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腹腔镜胃肠手术后的患者168例,其中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1例因无法接受艾灸时产生的烟味而脱落,1例因烫伤而脱落,其余患者均遵照研究者要求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对照组患者脱落3例,均因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而脱落,其余患者均遵照研究者要求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最终,实际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共163例,其中观察组共82例,包括阑尾切除术后患者21例,胃切除术后患者14例,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32例,疝气术后患者15例;对照组共81例,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患者20例,胃切除术后患者14例,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33例,疝气术后患者14例。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补液量及手术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两组患者术后在该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3.术后胃肠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时间均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各个并发症(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两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和腹腔镜肠肿瘤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和腹腔镜疝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切除术后、胃切除术后、疝气手术后,两组患者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肠肿瘤切除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种不同的腹腔镜胃肠手术中,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恶心呕吐分级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均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围差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腹围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济学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