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律失常
子午流注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不同时间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与类型,结合中医子午流注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明确诊断OSAS患者并于短期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1周内)6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经PSG(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排除OSAS患者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对应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情况,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对应的中医时辰,比较不同时辰内发生的心律失常次数及类型;根据OSAS患者的OSAS严重等级、缺氧程度及最低血氧水平,动态心电图夜间相应时辰的结果,比较不同程度的OSAS和不同程度缺氧的OSAS与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不同时辰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示:实验组(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8例,其中发生窦性心动过缓29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期前收缩48例,室性早搏50例,短阵室上速14例,其它9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短阵室速3例,房颤/房扑4例);对照组(非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3例,其中窦缓9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期前收缩29例,室性期前收缩25例,短阵室上速5例,其它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房颤/房扑2例)。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及其它类型心律失常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例数上均有差异(P<0.05),OSAS患者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并且相较对照组,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P<0.0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关于夜间不同时辰心律失常的次数对比中,实验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84.50±68.42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17.93±17.57次、子时16.91±16.94 次、丑时 15.55±16.65 次、寅时 29.77±21.16 次、卯时 16.66±14.62次,对照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19.47±21.04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4.90±5.55 次、子时 6.20±7.34 次、丑时 3.67±4.31 次、寅时 3.57±5.06 次、卯时 3.05±3.87次。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卯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的分布中以寅时较多(P<0.05),在对照组中则以子时分布较多(P<0.05)。实验组OSAS患者共60例,轻度OSAS占12例,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为9.43±2.7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80.50±6.40,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23.11±25.64;中度OSAS占14人,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23.89±3.4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74.36±13.18,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63.17±28.30;重度OSAS患者占有34例,其中白天嗜睡8人,平均AHI值36.38± 19.63,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67.41±8.35,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132.08±69.85。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程度的OSAS在发生的总心律失常次数上有差异(P<0.05),且表现为重度OSAS总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中度次之,轻度较低;并且不同等级的OSAS在最低血氧水平上亦有差异(P<0.05),表现为OSAS越严重时LSaO2水平降低明显;在嗜睡方面,重度OSAS患者与轻中度O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更易发生嗜睡(P<0.05)。在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中,12例轻度OSAS患者在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 2.58±2.81,子时 2.67±1.97 次,丑时 1.42±2.11 次,寅时 5.17±3.66 次,卯时2.25±2.73次;在14例中度OSAS各时辰中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7.21±10.37、子时 7.29±7.78、丑时 9.14±7.80、寅时 20.57±11.59、卯时 7.14±8.83;在34例重度OSAS患者中,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22.53±11.52、子时 23.76± 15.65、丑时 21.15±14.93、寅时 35.15±19.10、卯时 20.24±14.00。经统计学分析,轻度OSAS组的心律失常在不同时辰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的OSAS致夜间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SAS在各时辰中均以寅时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最多。并且发现,轻度与中度OSAS比较在嗜睡上未见明显差异(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