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
免疫效果
安全性
摘要:
目的:对我国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的免疫效果和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第一部分国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于2015年9月12月期间,在宁夏同心县选择满2月龄健康儿童18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以上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儿童采用tOPV+tOPV+tOPV的基础免疫程序(简称O-O-O组),另一组儿童采用国产IPV(Sabin株)+tOPV+tOPV(简称I-O-O组)序贯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同一受种者免疫前和接种第1或2或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后30天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其血清中3个脊髓灰质炎型别(Ⅰ型、Ⅱ型、Ⅲ型)病毒的抗体滴度,计算GMT、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结果:1.两组儿童免疫后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滴度与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之后3种型别病毒抗体滴度均高于免疫之前。2.I-O-O组与O-O-O组相比,接种1剂次疫苗后,国产IPV(Sabin株)组中Ⅱ、Ⅲ型病毒抗体滴度低于接种tO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剂次疫苗后,两组间Ⅰ型、Ⅱ型、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3剂次疫苗后,I-O-O组Ⅱ、Ⅲ型病毒抗体滴度高于O-O-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O-O组与O-O-O组相比,接种1剂次疫苗后,国产IPV(Sabin株)组中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转率低于tOPV组;接种两剂次疫苗后,国产IPV(Sabin株)+tOPV组脊髓灰质炎Ⅱ型病毒抗体阳转率低于tOPV+tOPV组;接种3剂次疫苗后,两组之间脊髓灰质炎Ⅰ型、Ⅱ型、Ⅲ型病毒抗体阳转率均在89%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I-O-O组与O-O-O组相比,完成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后,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保护率均在96%以上,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完成后,I-O-O组脊髓灰质炎Ⅱ型、Ⅲ型病毒抗体滴度均高于O-O-O组;两组均取得较好的针对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IPV(Sabin株)和tOPV的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能够提供与全程接种tOPV相似甚至更高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能有效的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病毒的传播。第二部分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接种后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主动监测: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对同心县所有接种国产IPV(Sabin株)和tOPV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的特定时间进行入户调查或者电话随访,调查其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被动监测:从中国疫苗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2008年2016年宁夏全区国产IPV(Sabin株)、tOPV及其他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数据及不良反应发生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主动监测结果显示接种国产IPV(Sabin株)后,一般反应发生率为246.4/万,接种tOPV后一般反应发生率为64.92/10万,虽然国产IPV(Sabin株)的一般反应发生率高于tOPV,但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2.被动监测结果显示接种国产IPV(Sabin株)后,一般反应发生率为51.68/1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67/10万;接种tOPV后一般反应发生率为1.73/1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22/10万,均低于接种国产IPV(Sabin株)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与其他免疫规划疫苗相比,虽然接种国产IPV(Sabin株)后一般反应的发生率在宁夏全区居第一位(51.68/10万),但其异常反应发生率(1.67/10万)低于麻疹疫苗(8.97/10万)、白破疫苗(5.26/10万)、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2.52/10万)、麻风减毒活疫苗(2.13/10万)和卡介苗(1.81/10万),且无严重的异常反应发生。结论:AEFI主动监测的敏感性高于被动监测,接种国产IPV(Sabin株)后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中比较安全的疫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