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开发对策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去乡村旅行,体验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景致与历史文化。与此同时,不恰当的旅游开发方式势必会给相对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维护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成为构建“生态宜居”绿色乡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乡村旅游生态承载力的评估作为乡村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依据,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对生态承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基本思路为:首先,将乡村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与具体的生态承载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总结出游客容量超载、生态空间占用、环境保护问题、服务设施承载力4个主要影响因素和对应的14个生态承载力指标;其次,构建乡村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准则层因素和指标层因子进行权重分析,构建评价标准,评分由低到高划分出弱载、亚弱载、适载、亚超载、超载5个等级;然后,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较好的5个传统村落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具体生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晋中地区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的开发原则与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5个村落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2个村处于弱载水平,3个村处于适载水平,从主要影响方面来看,生态空间占用问题是5个村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在对主要影响因子的总结中,生态用地占比和生态用地的破碎度是5个村存在的共性问题,属于影响水平较高的因子;废水污染处理率和卫生间设施承载力各出现2次,说明其处于中等影响水平,剩下的影响因子每个村都不尽相同,属于针对各个村的个性问题,其影响水平最低。针对晋中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建议如下:首先,对村落的生态用地进行中长期规划,并针对性的解决每个村存在的现实环境问题;其次,做好村内旅居环境的绿化工作,加强村内各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对景区进行严格的经营与管理,做好节假日游客的疏导和限流工作;接着,加强环境教育建设,提升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与认识;最后,通过全域旅游的方式,对乡村资源环境进行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