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
获得感
丹棱县幸福村
摘要: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获得感”,并强调“获得感”是让人民有所获,不是流于空泛虚无的“光感不获”。因此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是同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等同的存在。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影响,当前农村人口仍占我国人口较大比重,且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要素。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总得来说由于脱贫攻坚成果尚未稳固,部分农村返贫风险突出,农户“获得感”仍有所欠缺。在此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重心规避农村可能出现的返贫风险,并以此强化农村群众“获得感”极具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整体上来看,就目前农村目前产业结构而言,仍是以农业为主。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要素则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前提,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故此以推动绿色可持续产业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践行产业兴旺核心要领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基本抓手,促进农村产业兴旺起步,并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前提衡量农户“获得感”状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是消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而丹棱县幸福村作为县域内典型的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以其为对象展开研究,对于折射中国县域乡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得感有着较高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社区参与者理论为依据,重点分析丹棱县幸福村乡村旅游发展下农户获得感情况,以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筛选定位出获得感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借助专家打分法筛选出针对幸福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分红后的获得感评价指标,并以此构建获得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照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检验的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获得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二轮调查结果进行获得感测算,以反映丹棱县幸福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下的获得感基本情况。研究发现:丹棱县幸福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获得感整体处于较强阶段,将其细化为二级指标后发现,整体政治获得感较强、经济获得感较强、精神获得感较强、社会获得感较强,并且于经济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精神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基于此,结合该评价结果以及对丹棱县幸福村乡村旅游实际开展情况的分析后进一步得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获得感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乡村旅游参与程度不高、乡村旅游产业集聚不强、农户自信心不足不高与乡村保障体系建设建设不全。基于这些现实性问题,本研究结合问题的本质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对提高丹棱县幸福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获得感有着实质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